从影视娱乐节目中悟出的门道
(2008-07-07 19:54:37)
标签:
功夫熊猫寓言格物论道娱乐节目堕落颓废文化 |
分类: 汪老师悟道 |
虽然还不能像王守仁先生那样每日格一物,不过我已经对格物论道的感觉渐入佳境了。
这几天也格出几个事来,记录下来。
1. 电视娱乐节目很多都是没有内涵的颓废堕落的文化产物,青少年不易收看。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都很紧张,人们需要不需要动头脑的甚至低级趣味的娱乐来使自己得道放松、解脱。喝酒泡吧是一个方式、电视娱乐节目也是同样的功效。
这些东西都是很有需求的,也不完全就是负面的,至少它对每天绷得很紧的都市工作人群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身心的作用,虽然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不能过于沉溺其中,否则就会玩物丧志。尤其是青少年不易收看,更不宜参与。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很容易形成拜金主义观念,刺激贪婪的欲望,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朋友的心里健康。
我确实有点为中国的娱乐泛滥有点担忧。
2. 抵制功夫熊猫纯属搞怪作秀。
今年是奥运年,奥运在北京主办,很自然“中国元素”在西方国家会很有市场。梦工厂抓住这个机会,借用熊猫、太极、儒家道家文化来赚点钱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虽然老外对中国文化有些一知半解,但是梦工厂的强大制作功底还是版这部功夫熊猫演绎得不错,在热闹的故事情节中讲述了不少中国的文化道理,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比如:熊猫的老爸一心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做好祖传面馆的掌柜,但是熊猫自己却对此毫无兴趣。这个情形不就是当今国内的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正式写照吗?
老爸当然不会要害儿子,当然是期望儿子好,但是老爸心中认为的那个“好”与儿子心中认为的那个“好”不一样怎么办?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再比如:师父教熊猫练武,不是逼着硬来,而是利用熊猫贪吃的天性诱导他来练功。曾听有句话说:世上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真应该让教导无方、误人子弟的老师们看看这部《功夫熊猫》,让他们看完以后写篇观后感,面壁忏悔去。
整部电影所诉求的最高境界是:平静。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最深奥的地方。
上个月去了黄山脚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每家的中堂都摆放着一座钟,一个瓶子,一面镜子,其寓意就是“终身平静”(钟声瓶镜的谐音),这就是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最高追求。
平静,心定自然凉。现在正值高温天气,你如果能把心情平静了,你真的就能不觉得那么热了。
还有,关于那个从面汤的秘方悟出空白的武功秘籍的奥妙这段,其实就是对中国古代一直流传至今两句互相矛盾的常用谚语的最好解释。
隔行如隔山:一个人不去学武术,任凭你面条做得在牛,也不可能成为武林高手。
隔行不隔理:不管你是做面条的还是练武术的,关于秘籍的奥秘都是一样的。所以当你悟通了道理之后,你就可以不再理会原来是学哪行的了,上升到一定的境界,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不管怎样,《功夫熊猫》是一部不错的中国寓言故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