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全国助残日残奥会地震绿丝带文化 |
分类: 汪老师的草稿纸 |
六天前,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灾难,截至今天下午14时,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伤。
这几天,我们在电视新闻画面上不断能看到有幸存者获救的好消息,在赞叹救援队员的艰辛和幸存者的坚强之余,我对在灾难中失去了部分肢体的幸存者尤其的担忧,对他们的医疗救助是有政府保障的,但是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呢?很多人还很年轻啊!
据报道,昨天,四川都江堰市又一次出现了生命与拯救的奇迹,一个名叫张小平的男子在被困129小时后,在救援人员的全力营救下,接受了截肢手术后脱险。这一场拯救,整整持续了17小时。
对这位男子来说,能活下来已经是一次生命的奇迹了,但是被截肢之后,未来的生活将如何面对?
我清楚的记得两年半之前,我躺在北医三院病床上时的心情,当时我是怎样的害怕站不起来的……
根据去年公布的数据,中国残疾人数量已达8296万,这次灾难之后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多少?
抗震救灾爱心捐助是这几天最主要的话题,民众的救灾热情也很高,纷纷慷慨解囊,捐助善款。我也在积极的与朋友们商量,寻找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救助方案,除了募捐和献血,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叫“救急不救穷”,捐助热情只是一段时间的,不太可能很长期的维持下去。但是对于在这场灾难中受伤致残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将是很长期的苦难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渡过痛苦且漫长的治疗期?如何鼓励他们坚定对生活、对人生的信心?如何能够寻找一些更为有效的长期帮助这类残疾朋友的办法?如何让他们未来的生活更接近与一个健全的正常人?
我正在和朋友们商讨是否有可能也找一些赞助,为那些病床上的幸存者提供一些收音机、MP3、MP4甚至笔记本电脑什么的,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上上网,分散注意力本身就是缓解痛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我在北医三院病床上的那几个月就是这样熬过来的。
另外,针对与部分还没有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如果他们也愿意,我们有没有可能呼吁一些有爱心的互联网公司安排一些可以不坐班的职位与他们签订合约,长期资助并在他们恢复工作能力之后聘用他们,让他们也实现自我价值。
即使是残疾人,也不能一辈子完全依靠救济生活。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才是残疾人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