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汪老师语录中国功夫太极气功kongfu文化 |
分类: 汪老师语录 |
长期生活在节奏紧张的大都市,加上自制力比较差,虽然还没到中年,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一直想培养一项体育项目坚持锻炼,开始健康的生活。但是,由于两年前身受重创,至今未能完全康复,身体中的四十多颗钉子和LISS钛板还没有拆出来,故暂不能做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右膝的髌骨粉碎导致右腿无法做屈膝动作,活动很受限制。
游泳,蛙泳以前游的不错(曾可以横渡长江),但现在蹬腿动作做不了。自由泳也能游,但是一直不得要领,200米就累得不行了。
球类运动,除了高尔夫,其他对腿部运动的要求都比较高。高尔夫我也不得要领,每次去了如同农民锄地般挥出200个球之后总是带着磨破的手指回家。自己买了球杆、手套也不能幸免。
滑雪、溜冰以前就不是强项,现在就更经不起摔了。
去年跟老傅(踏雪听涛)一起出差,聊到健身,他建议我打打太极,并教授了我一招最简单的太极缠丝劲基本套路让我练习——“一个大西瓜,拿起又放下,中间切一刀,一半分给你,一半分给他……”
我自幼没有习武,对中国武术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小时候看的《少林寺》、《霍元甲》、《陈真》、《李小龙》、《射雕英雄传》、《太极张三丰》等香港武打电影、电视剧。
我一直以为太极拳是武当派掌门张三丰所创的一门武功绝学,是中国功夫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武术。其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精妙拳道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家哲理。
既能修身又能修心,太好了,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
前两天在首图办了图书卡,在茫茫的书海中淘了几本书回家看,其中就包括一本由现在陈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亲自主编的《中国陈氏太极拳》。
昨晚一夜未眠,挑灯研读直到天亮。
哦,原来现在大家练的太极拳不是张三丰的太极啊!
现今流传的太极拳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叫陈王廷的武学大师所创,此人似乎非著名人士,年轻时曾是一位武秀才,虽天资聪慧,但因杀人获罪逃离武举考场,未能一朝成名,后落草参加农民起义也未得志。其拳谱的创立时间比张三丰要晚很多,张三丰生活在是宋末明初时代,整整相差一个朝代。而且,这套太极拳似乎根源于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为训练部队而综合民间十六家拳法所创作的《拳经》,戚继光的《拳经》有32路招式,其中29式被编入了《太极拳》。
现在的太极拳其实是一系列的,广泛综合融会中国民间武术精华,博采众长,集徒手拳脚和刀枪剑棍器械的传统武术之大成的汇编大全。
陈王廷的太极拳在三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又经历代弟子悟道和修编,至今已经衍生为当今的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众多流派及陈氏太极拳老架、小架、新架、忽雷架等多种风格套路。
没有了张三丰的神话,加上如此繁多的流派,我还学吗?学哪一派的?太极张三丰完全就是一个传说故事吗?太极拳的起源跟武当山、跟中国的道教太极八卦就完全没有一点渊源关联吗?
经过整整一夜的研究,终得正果!
此太极非彼太极,张三丰的太极分内功和外功,兼修身心,乃武当派功夫之绝学,自然不可能是大众随便可以练的:-D
其实,中国的功夫与外国的拳术有着很本质区别,中国功夫讲究修炼,不论是少林还是武当,习武之前先要学做人。纯粹的中国功夫是用来强身健体、治病救人的,而不是为了打架杀人的,所谓“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便是武学泰斗们的境界。
纵观国外的学术流派,不论是拳击、跆拳道、泰拳、散打、摔跤都是很低级的搏击,根本没有套路、没有见招拆招,完全是力量的对决,目的就是打人。中国也有很多小的门派就是为了打架杀人而创作了不少一招致命的阴险的功夫,在武侠小说中也屡见不鲜,常被世人鄙为下三流的功夫。
中国各大名门正派的武术常常包含了很多精妙的套路,练习起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五年八年才能晋升一层级),很是枯燥。很多浮躁的年轻人(包括小时候的我自己)都认为这些武术套路是花架子,好看不适用,街头打架用不上。其实不然,中国武术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发力无形、见招拆招、借力打力。
为什么要练套路?
1.
练套路如同做体操,可以舒活筋骨、强体健身。外国的拳术也要练习,但主要是高强度、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跑步、负重下蹲、打沙袋,要不就是戴上护具对打。不如中国武术的套路对身体各部位锻炼得很全面,并且不只是力量更拉伸了韧带,增强了平衡能力,提高了身体的综合素质,长久练习身材也很匀称,不会某些部位过大。中国古代的武术高人形象大多为仙风道骨,瘦瘦的,完全不像外国的大力士。
2.
做套路体操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器材,也不需要专门的场地,也可以没有陪练的人,只要够伸展开腿脚,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简单方便,练起来还很有美感。
3.
打架最讲究反应速度,对方一拳打来,你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要用什么招来拆解对方拳脚的,最快的反应速度莫过于条件反射。那怎样才能做到条件反射呢?这就要靠反复的套路练习,直到练得习惯了,对方一拳打来,你条件反射的将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外旋托住对方的手肘,右手顺势反抓对方手腕由胸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膝上方,紧接着,右脚发力,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合全身之力将双手向左上推出,将对手弹出数米之外。这么一连串的动作,你不把套路练熟了,到时候怎么能使得出来?
4.
中国的功夫是分层级的,每一层级都需要很多年的刻苦训练,其实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技术活,如考汽车驾照、飞机驾照也是一样,要开够时间才能取得执照。飞行员的资历主要就是飞了多少个小时。其实汽车、学外语、电脑打字、弹琴、书法也都一样,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练够了时间你就自如了。
我之前读过一本国外翻译过来的《高级驾驶技术》(英文原名:《Sports
Car and Competition
Driving》),作者本人是世界一流的赛车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获得过勒芒24小时赛的冠军。本以为这是一本可以学习提升驾车技术的操作动作的宝典。然而,读完之后才发现,全书的一大半内容都是枯燥的数字和数学公式,计算发动机的功率和齿轮传动比,计算入弯的切线轨迹,计算轮胎的附着力,计算侧滑时轮胎的侧偏角度……
全书唯一讲道有点技术含量的动作也就是“跟趾”,其他的动作和普通驾车无异。其实赛车本身从单纯的开车技术动作上来说,除了敢于把油门朝死里踩,其他也没什么特殊了,当然,要玩到F1的级别,身体本身的素质要相当好,不然抗不住加速时高达几个G的压力,这比飞行员承受的压力还大不少,从数字上看快赶上航天员了。
几年前还看过一部法国电影——《车神》(英文片名:《Michel
Vaillant》),男主角在赛道上已经练习到蒙着眼睛也能飞奔了。
无他,唯手熟尔!
所以,说中国武术套路都是花架子是很不对的。说搏斗用不上那完全是套路没有练熟,练得不够。
由于中外的武术差异,所以在中国武侠们切磋武学时过招的“点到即止”不适用外国的拳击散打,他们不打个鼻青脸肿是不能分胜负的。
前段时间,央视某栏目也学着国外的拳击、角摔电视大赛,搞了个武林大会,号称也是把各门各派的拳法分门别类来设擂比赛,但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在比武,一上台就跟小混混街头斗殴一样的乱打上了,完全看不到各门派套路招式的影子。唉,练武练成这样也真对不起老祖宗的了。
现在很多武术书籍的书名上都冠有“实用”字样,什么叫实用,能打架用就叫实用吗?
同志!中国自古习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打架!实用?误人子弟吧?!
除了外练套路,中国功夫更讲究修炼内功。什么是内功?传说中的打通任督二脉,其实就是气功,简单的讲就是一种通过意念来控制、引导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身体内脏器官的阴阳平衡,达到强健身体、防病治病,甚至能开发出人的很多潜能。
气功并不是哪一家、哪一派武术的独门功夫,它本身就是一套融合河图洛书、阴阳八卦、中医经络学说,通过引导、吐纳来修练精、气、神的普适性内功心法。不仅少林、武当,各门各派都使用气功来修炼内力。儒、释、道三教不论文武也都倡导修炼气功来强身健体。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以及易筋经等传说中的武林秘籍其实都是中华气功。
传说中张三丰的太极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太极拳的套路,而是一部内外兼修的“太极功法”!
仔细研读,这部传说的中的武功秘籍,原来就是一套融合了六字诀和八段锦的眼耳鼻舌的保健操啊。
好!从今天开始,我要修炼内功了!
前一篇: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