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刚一上班就收到韩彪老师送我的一份大礼——韩老师的新书《现场直播——新闻改革的标尺》。
韩老师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是一位资深电视人,历经中央电视台近年来众多大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以及央视新闻频道和众多栏目的创办。
同时,韩老师又是一位非常Open的人,2004年“两会”报道之后主动申请调往刚刚成立的“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从事具有挑战性的数字电视和付费电视业务的开拓。后来又投入大量精力研究IPTV、手机电视、Web2.0、UGC等新媒体的传媒理念,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演进与融合。(韩老师的作品之一《中国的IPTV: 娱乐的天堂 ? 传媒的重地?》
:http://blog.sina.com.cn/u/488db0c5010002hx)
这本书汇集了韩老师这些年来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研究成果,他用幽默的语言、通俗的故事、时尚的词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电视传播行业的故事。
韩老师说:传媒技术的演进,使电视直播战争成为可能。人们在经历了初始的残酷血腥的颤栗后,也逐渐适应并享受战争连续直播带来的快感,战争的硝烟似乎成了别人的焰火。无论妇孺老幼,渐成忠实观众,目睹耗资巨大的真人秀节目——战争连续剧直播。
哈哈哈,真的,看着这段文字,回想2003年的央视的伊拉克战争新闻报道,真的就是一部每天必看的真人版“战争连续剧”!
我读书一直就是很慢,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联想特别多,而韩老师的这本书由于我的业务非常相关,所以经常是每看一段就会思绪乱飞一阵子……
我认为,所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用户体验,节目内容并没有不同。新媒体可以让用户:
想什么时间看就什么时间看(PVR/VOD),
想在哪里看就在哪里看(客厅、卧室、书房、厨房、洗手间、车上、路上……),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视频搜索),
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时移、暂停),
甚者还可以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UGC)。
正如韩老师所言:传统媒体的“内容为王”,正在演变成“应用为王”,直至“用户为王”。IPTV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新媒体的变革。
我认为,所谓的“3网融合”,传说中的语音(Voice)、视频(Video)与数据(Data)的“三重奏”(Triple
Play),似乎都是美丽的谎言。
人们总是喜欢在描述3网融合的时候把语音、视频、数据画成同等大小的三个圆圈,并互相部分重合。其实这种表述并不正确,因为所谓的三网融合的基础其实是把语音(Voice)和视频(Video)的数字(Data)化,也就是说语音(Voice)和视频(Video)都已经先变成了数据(Data)。都是数据了还有什么好融合的?所以从技术上讲三网融合其实就是数字化改造,全都数字化了也就融合了。
而传输网络越来越趋向于透明的管道,什么数据都可以承载,即不管是电信的网络还是广电的网络,也不管是有线的网络还是无线的网络,甚至是卫星的网络,语音、视频都被打成数据包传输。换句话说就是网络本身在同质化!除了产权其他都一样。
所以三网融合其实是一场利益重新划分,跟技术无关!
三网融合了以后,用户在选择接入网络时不用再关心他是要看电视还是打电话,而是看哪家公司的网络能在性能、价格、方便等指标更适合自己。
人们总是喜欢在描述3网融合的时候把语音、视频、数据画成同等大小的三个圆圈,并互相部分重合。其实这种表述并不正确,因为所谓的三网融合的基础其实是把语音(Voice)和视频(Video)的数字(Data)化,也就是说语音(Voice)和视频(Video)都已经先变成了数据(Data)。都是数据了还有什么好融合的?所以从技术上讲三网融合其实就是数字化改造,全都数字化了也就融合了。
而传输网络越来越趋向于透明的管道,什么数据都可以承载,即不管是电信的网络还是广电的网络,也不管是有线的网络还是无线的网络,甚至是卫星的网络,语音、视频都被打成数据包传输。换句话说就是网络本身在同质化!除了产权其他都一样。
所以三网融合其实是一场利益重新划分,跟技术无关!
三网融合了以后,用户在选择接入网络时不用再关心他是要看电视还是打电话,而是看哪家公司的网络能在性能、价格、方便等指标更适合自己。
PS:韩老师的《现场直播》这本书的正文第四页、倒数第四行,有我的名字哦;-P
-----------------------------------------------------------------------------
注:《现场直播—新闻改革的标尺》这本书,在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书店都有卖。
(感谢牛人DX的信息)
上图为《现场直播——新闻改革的标尺》外观,买书赠《传媒怀孕了》漫画一册!
前一篇:央视国际的视频搜索原来只是一个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