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凭什么预测票房?

(2014-11-10 10:49:38)
分类: IT互联网

真正想把预测票房当成一个事儿来做是“国庆档”之后,我有两个影片预测失败了,分别是《心花路放》和《黄金时代》。我对两个片子的预测分别是8亿和2亿,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心花路放11亿多,黄金时代不到5000万。

于是我痛定思痛,静下心来总结原因,并更新我的票房预测的模型。在以往常规的方法之外,我找到一个新的体系,那就是一部电影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

我预测票房的主要体系是“互联网基因”

找到了“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分析方法,我绝对正式进入到票房预测的行列。以往只是猜着玩儿,命中率还很高,所以只是当成一个乐趣。

其实具体的预测方法很简单,除了常规的那些大数据、百度指数、明星阵容、题材类型、导演以往成绩、以及档期和大盘等因素以外。对于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我对它们的票房预测会比常规的要提高些;而对于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我对它们的票房预测要比常规的要降低些。并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两者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大,走向两个极端。也就是说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影片以后会票房会越来越高,不具备的会越来越低,并会逐步被市场边缘化。

互联网基因其实就是年轻人基因,以后适合年轻人口味的电影就会票房大卖,不适合年轻人口味的电影就变成了小众产品,因此票房也会受限制。这就出现了国师张艺谋的《归来》还比不上年轻80后导演郭帆的《同桌的你》票房高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二元化市场

造成今天电影产业乱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影观众主体由原来的一二线城市的60后、70后和80后,转变成了90后的年轻人,电影观众平均年龄降低到21.4岁。并且地域分布也变成了三四五线市场的新增市场。90后的年轻观众是“网生代”一族,他们生下来就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生存。谁付费,谁就有发言权,因此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现在中国电影的情形是精英在评论,屌丝和粉丝在消费。

中国和欧美市场不同,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化市场,很多商品都是这样的分化。从文化产品来说,音乐就是这样二元分化,港台音乐主要在一二线城市的青少年中流行,而网络歌曲在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中流行,这两个市场泾渭分明。

而电影市场其实也分为分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两个不同的市场。只不过以往大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么多的争论和困惑。所以电影从业人员时刻要记得,你的电影不是给所有观众看的,首先要分两个市场去看待,去营销。而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变“导演思维”为“用户思维”。

我凭什么预测票房?

有很多资深人士会说,我在行业十几年了还不敢预测票房,你小子凭什么在那里大言不惭?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也可以!

我认识好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很年轻,都比我还年轻,有的甚至不在北京,在一个小城市赶着非电影本行,照样精准地预测着票房。

成功一定有方法!互联网让知识扁平化,让信息透明化。尤其是在线售票的普及,让数据和票房变得更加透明。我们可以借助的分析工具多了起来,预测票房将不再是一件难事。可能过几年之后,所有专业预测票房的人都会失业,因为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轻松预测票房。

当然,我们现在不能完全迷信大数据,尤其是百度之前预测《黄金时代》失败了,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对大数据丧失信心。甚至有保守派人士会说:你看,张口闭口谈大数据的都是忽悠吧!

其实,也不能因为这次预测失败就说大数据不靠谱。百度票房预测也在不断修正它的模型,最终会完善的。我上次跟百度的朋友说,如果加入我的“互联网基因”的权重,一定可解决很多问题。

虽然我的预测不是最准确的,但也悄悄跟大家汇报一下,目前已经有80%的准确率。其实我想证明的是,靠我的这个体系大家都可以方便地、粗略地预测票房,并且这个预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如果各位不认同我的这些话,大可把它当做是一种娱乐,一个竞猜游戏。但对于个人来说,我必须要具备预测票房的能力,并且这也跟每个电影人的工作都息息相关。因为未来的电影发行的主流模式将变成高额保底的票房对赌模式,这就要求你对影片必须有精确的判断力。

“高额保底+票房对赌”将成为未来发行的主要模式

这个高额保底+票房对赌模式,也就是摩天轮文化和《心花路放》的合作模式。摩天轮1.25亿保底给片方,如果高于某个票房数,摩天轮才可以盈利,否则低于某个票房数,摩天轮就会亏损。以后主流的发行模式都会变成这样,新兴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会用这个方式跟一线影视公司抢夺一线大片的发行权,从而让传统的电影公司逐步边缘化。

以后我们无论是要做电影发行业务,还是作为制片方,都离不开这个高额保底+对赌票房的发行模式谈,这个考验的就你的专业判断能力。

所以,跟我一起参与、一起见证、一起预测电影票房吧!我以后会在“一起拍电影”这个公共号定期发布票房预测的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预测一下又不会怀孕,还可以锻炼和提升你的能力,迅速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从业人员。从而迅速一两年内就可以积累以往五到十年才能积累到的行业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