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IT互联网 |
影视产业的权力棒交接:从制作公司到发行公司、院线,再到互联网
曾几何时,华谊是电影圈绝对的老大。众多一线演员、一线导演和一线大片都出自华谊。但后来权力格局出现分化,华谊的电影业务甚至跌落前五强开外。这是因为,电影产业的权力棒由制作公司转移到发行公司。
但要说发行渠道,光线和华谊还比不上万达院线。万达院线背靠万达地产的大树,2013年票房收入31.6亿,居全国院线之首。在万达眼里,华谊、光线、乐视都是小兄弟,不值一提。自己坐拥全国15%左右的票房市场份额。
如果说万达院线票房占有率高,在线售票网站集体偷笑了。时光网、格瓦拉、美团猫眼、微信电影票(QQ电影票)、淘宝等网络售票在2013年已经有40亿左右的规模,约占20%市场份额,比万达院线还要多,并且未来三年有望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电影票市场就跟飞机票、酒店一样,主要依靠携程、艺龙这些网站售票,而不是消费者到前台人工去购买。以后对某部大片来说,发行环节可能不去找光线、乐视,也不找万达。直接找这五大网络售票网站,这势必会架空掉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
电影院其实不是一门好生意,将会跟酒店、机票一样客户来源主要是互联网
有业内人士问我,万达这样的院线是电影院的实际控制者,凭什么让卖票的网站抢去话语权?我说,就跟携程等网站控制了酒店入住客户和机票购买一样,虽然酒店有房间、航空公司有飞机,但是客户来源大多不在自己手里,而在网站那里。这也是一个行业高度市场化的必然趋势,电影行业也会如此。
其实电影院早已经不是一门好生意了。成本高昂,费用庞大。北美观影人数已经开始停滞,内地电影市场也不会永远粗放增长下去,现在年轻人有刺激的娱乐方式替代了电影。 和音乐、戏曲、相声一样,看电影这种娱乐方式会没落,会被其他更刺激过瘾的娱乐方式替代。别看中国电影院线连年扩增,除了一部分市场需求以外,更多是商业地产泡沫时期新建的。但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转入低迷,地产无法给院线补贴和输血,所以一大批在地产泡沫时候兴建的院线就面临亏损。不仅是三四线城市的院线人烟稀少,就连一线城市院线的白天的时间大多数影厅都是空着的。如果院线白天的时间能通过互联网低价售票,以及广告客户补贴包场等方式填满座位,那么全国不用新建影厅,电影市场票房就可以再翻一番。最起码达到五、六百亿没问题,甚至过千亿都有可能。未来院线收入比重会下降,在其他屏幕,手机、电脑等互联网上的收入份额会增加。90后未来会远离电影院,就像70后、80后已经远离电视机一样。
传统电影院的作用在不断下降,它现在只是一个门店,负责放映电影以及与各大电商结算。电商已经帮电影院找到了观众,买好了票,甚至做好了所有宣传。
新一代互联网化的发行公司的盈利模式其实不在票房,而在资本市场
因为有了大数据,就有了资本大玩家。票房变得可预测化,有了这个前提,未来BAT、视频网站、互联网售票网站这样的大鳄新玩家,他们具备雄厚的资本,会选择直接给传统影视公司不敢给的高价发行保底来抢夺发行权。甚至他们的发行分成比例也会降低到10%以内,因为互联网让发行成本大大降低,大家拼的就是精细化营销。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就能从华谊、光线、乐视这些一线大佬手中抢一线大片的发行权。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大家都争相争夺好项目,那么势必会把保底金额炒的越来越高。发行方就很难赚到钱了,并且风险会扩大。这样的话大家都变成了赔本赚吆喝了。
其实这一块大可不用担心。由于大数据时代下,电影的精细化营销成为主流,对票房的预估将更准确。降低了市场交易的不对称性,让发行的交易成本降低。即便由于在发行上支付了巨额保底有亏损,或者不赚钱。这个也无所谓,他们会赚资本市场的钱。一个发行公司有了几部一线大片的成功案例,它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就会成倍提高。例如《致青春》、《老男孩》的出品公司儒意影业就卖了15亿。当然上市公司接盘后也不亏,由此带来的股价升值可能会超过30亿。再资本市场上赚的钱要十倍甚至百倍于票房。
由于电影产业的金融杠杆作用,这边票房一创纪录,上市公司的股价就拉高。之前华谊、光线都经历过。现在这种既得利益只有传统影视上市公司获得,而现在新一代互联网化的发行公司更是玩资本运作的高手。所以,未来影视行业的高估值不会只集中体现在这几家大佬身上,他们的光环会慢慢褪去,虚高的股价也会慢慢回落。资本会涌向更有概念更有潜力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因为资本市场相信,他们能比传统影视公司更有效率的,让钱更快地生钱。
所以,大家更有动力利用各种办法去拉高票房,因为这不仅仅是撬动院线的排片,更是为了刺激公司股价的提升。这边每拉动一个亿的票房,那边公司市值就更估值增加10个亿,实时就可以见到效果。不用再像以前公司布局那样,先做产品孵化,然后拉投资、组织拍摄、发行汇款,然后做报表、估值、再融资。
就好像京东的估值要远远超过苏宁、国美这样的传统连锁商店一样,互联网代表着未来,代表着趋势。尽管互联网的产值现在还远远比不上传统企业,但互联网是人心所向,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