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罗辑思维》分家说起,视频自媒体是影视行业的一块蛋糕

(2014-05-19 12:53:31)
标签:

it

分类: IT互联网

《罗辑思维》的主持人罗振宇和出品人申音分家,这要在娱乐圈其实不算个事,这俩人不就是明星和经纪人的关系吗?因为出了名的自媒体跟明星一样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当然自媒体也跟娱乐圈的明星一样,只有少数几个一线明星有巨大商业价值,而大部分都是炮灰。

所以我们现在要关注的不是个人恩怨那点事儿,而是视频自媒体是一块大蛋糕,应该值得广大影视人关注和布局。视频自媒体节目本身就有点击量就有巨大商业价值,并且它还是一个非常棒的造星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发衍生产品。

以前,一个人要出名,首先是要有才华,要出书。后来有了网络,就不用这么高的门槛了,你在网上写字也能出名,所以有了网络小说作家,有了名博。又后来到了微博时代,一些并不漂亮的女孩靠自拍PS也可以成为网络红人。一直到最近,一些草根女孩当美女主播也能赚钱。现在,像罗振宇这样的有才华又有口才的,靠视频自媒体就能出名赚钱。

很多影视公司都在做内容,拍影视剧,做电视节目,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一档娱乐节目,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尤其是对于光线这样的传统电视节目公司来说,应该打造一个《晓说》、《罗辑思维》这样自媒体节目,签约几个工作室并给予包装和推广。其实早几年,央视的《百家讲坛》就是自媒体的鼻祖。现在还有大量的机会在里面。尤其是传统教育里面最匮乏的领域,大量的常识需要普及,例如历史,例如经济,例如创业,例如职场,例如互联网。

《罗辑思维》这些自媒体的成功,首先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失败,其次是传统电视节目的落后,其实高晓松和罗振宇讲的都是常识,一个讲常识的个人,就可以成为精神领袖,积累大量粉丝,甚至成为一个派别,未来发展成一个组织,一个党派都有可能。不得不令人深思,也证明机会多多。

回到“一起拍电影”这个微信公共账号。为什么不叫“影视圈“、”电影人“这样的高大上的名字,而叫“一起拍电影”这个看似小众格局比较小的名字。其实,跟罗辑思维一样,我们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影视新媒体的知识,更多是要聚集一批有理想有能力并理念相近的一群人,一批比我们更强的人,形成社群,为电影产业做点事情。

做点什么呢?

例如,我们能不能推进商业类型片的普及,例如我们能不能推进特效行业的进步,多拍些科幻片,又例如,大家可以研究研究拍一些“进步电影”。

就像当年民国时期,就涌现一大批的“进步电影“,他们肩负使命,开启了民智,振奋了年青一代。

我们知道把这些人筛选出来很难,所以我们不求关注的人有多少,而求的是能聚在一起并行动的人有多少,正所谓的知行合一。我们现在还很微小,大家先老老实实做好本分,积攒能量,但谁也不能阻挡一群想法的人,在未来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所有“一起拍电影“的读者朋友们,相信你对现在的中国电影有太多不满,更有太多的期待。相信你也看了张艺谋《归来》,也感觉很惋惜,思想被阉割,淡的跟白水一样。第五代导演年近60岁他们都老了,更保守更附庸。怎么办呢?没关系,未来能肩负起人文关怀的进步电影可能是80后甚至未来的90后导演,你相信吗?因为互联网开启了民智,不要小瞧年轻人。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大师可能就隐藏在这批读者里面。

表达你的思想,可以用文章,也可以像《罗辑思维》一样用视频脱口秀的方式。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姜文、张艺谋、贾樟柯、娄烨他们,用自己的电影。你是不是也一样?

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