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比故事更重要的是形象
(2014-03-17 20:06:02)
标签:
it |
电影的本质因素是剧本,电影产业的本质是形象。
电影的本质是什么?
外行说,是明星!
内行说,是好故事!
但实际上,故事还算不上最本质的。
电影产业的最终本质是形象!
这一说法颠覆了很多人对电影产业的认识,更让很多业内专家身体不适。但这个是事实!
不信你看看好莱坞这几年已经成了续集的天下:《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钢铁侠》,你说它们哪个故事好?都离《盗梦空间》差远了,但是并不妨碍这些续集们每部的高票房。
迪斯尼就是以形象为根本、为基础、为起点,来经营电影的。也就是说,迪斯尼所选择投资的影片,如《加勒比海盗》、《狮子王》,一定要能用在衍生产品和主题公园上,否则迪斯尼就不做。例如像《盗梦空间》这样的经典大片,只有一部,并且无法开发衍生产品,可能迪斯尼就不感兴趣了,因为不符合迪斯尼的战略选择。
这样说绝不是否认好故事的重要性!一部电影的成功,故事是关键;但是如果做一个电影公司,形象才是关键。当然一个好形象的塑造,首先有一个好的故事才是根本。
但是现在好故事都被讲遍了。一个好故事比一个好的视觉还难实现。其实你看畅销系列影片,故事框架都大概雷同。无非都是一个普通美国人,意外有了超级能力,然后能量越大责任越大,他跟坏大作斗争,成为超级英雄的故事。故事都是中规中矩,故事和技术都是为了超级英雄这个“形象”服务的。所以大片的故事框架都差不多,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好莱坞很多大电影公司就靠拥有几个畅销系列剧过日子。例如007系列,是米高梅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资产。
以形象为核心的电影公司,意味着标准化生产,只有标准化才能做乘法
互联网思维就是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做乘法,批量复制。所以,首先打造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007,可以是蜘蛛侠,可以是狄仁杰,然后把这个片子做到极致后,就开始做续集,做系列。就跟开饭店一样,你开10个不同的饭店赚钱?还是像麦当劳一样先开一个旗舰店,然后开10个连锁店赚钱?还特省心。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电影公司应该只做《007》、《蜘蛛侠》、《怪物史莱克》这样系列电影,闭着眼睛都可以持续赚钱的。最近几年好莱坞已经成了续集的天下,未来这种趋势更是明显。
在中国,投资性价比的应该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了,每年出一部贺岁片,每一部都轻松过亿,动画形象一次开发,多次利用。风险小,浪费也小,成本还特低。
电影跟游戏行业最像,系列电影就好比是一款畅销手游,定期更新版本,不断推出1.0版本,2.0版本,3.0版本。
而国内华谊、光线还是最老的办法,还是找各种导演,各种好本子,好项目,就去投资。光线、华谊都是这样。只有靠经验和直觉,不能标准化生产。
互联网思维就是做乘法,只有标准化才能做乘法
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
在1997年的时候,苹果已经接近破产了,就把乔布斯请了回去。一回到苹果,乔布斯就传达了一个理念,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所以砍掉大部分的产品线,把精力用在IPOD和后来的IHPONE上,后来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只有标准化才能做乘法,否则就是盲目扩张。
我们更乐意看到影视行业里面出现一个苹果、小米这样的单一产品模式的公司。
例如有这么一家电影公司,手里拿着属于中国的007,钢铁侠,蜘蛛侠,他们可能是《狄仁杰》、《画皮》、《泰囧》、《让子弹飞》、《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每年只做这几个系列,开发衍生产品,影视地产,卖周边,在这个公司“品牌资产管理”成为影视最重要的部门和职位。
影视公司,给自己重新刷一套互联网操作系统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针对一部电影,而是影视公司整个人员的思维,乃至于整个公司框架都是按照互联网思维来设置。
整个公司以开发出一个007式的电影系列产品为核心,一旦开发出来后,所有部门都围绕这个产品,去维护、去开发。每个人都能目标清晰地参与到这个品牌的建设中去,并且大家有通用的语言,统一的体系!不会出现一部电影只有导演能有话语权,而其他宣传、发行、制片甚至老板都没有话语权去干涉创作,否则就会出来一个四不像的怪胎。
华谊的《狄仁杰》系列算是一个了,相信每部都有1亿美金以上的票房,如果能达到2亿美金,以后在全球也算是大片了。但是如果华谊没有重视到这个金鸡,不把公司所有资源都倾注在这个系列上面,那么他会继续在院线、电视剧业务上深陷泥沼。而白白浪费掉这个金字招牌。
互联网思维不是开两个微博公共账号,然后让助理去维护发布一下就互联网化了。
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
就像雷军一样,给自己重刷了一个操作系统。
小米公司就是定向定点挖人,组建梦幻团队,建立米粉社区,推崇市梦率一词(市梦率是主要是高科技网络股的市盈率如梦幻一般,离奇的高),营造手机的互联网品牌,网络预售,饥饿式营销,借用现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创了全新的手机销售渠道(凡客&京东商城),产品设计全球众包…与很多“前辈”只是简单的把手机拿到互联网去卖不同,雷军的确做到了用互联网的思维玩手机。
影视公司的互联网思维,就像小米一样,不仅仅产品和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思维,而是毛孔里都流淌着互联网思维。包括公司的组织架构,包括生产流程,包括宣传和发行流程,包括衍生产品开发,都按照互联网思维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