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好声音,缺好作品!
(2012-09-09 23:51:48)
标签:
娱乐 |
接上一篇《被神化了的中国好声音》
有人说,《中国好声音》就是一档娱乐节目,大家乐呵一下得了。哪能寄予它担负振兴唱片产业的功能啊?
但,能量越大,责任越大,这个不光是我的要求,好声音节目组自己也是这么设定的。并,从另国外先进的选秀节目运作模式来讲,以后的选秀节目之间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如果只看重节目本身的运作,以后必定衰败。就跟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苹果、google进来后,原来的老大诺基亚一落千丈。就是因为游戏规则变了,变成了以操作系统为基础的产业链综合竞争。等诺基亚反应过来,想重新布局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自己位置了。选秀节目超女的衰败也有点这个意思。
反过来说,也不能单纯地对好声音寄予重望,否则又要失望。就像一场又一场革命,把之前的旧王朝狠狠折腾个够,但是却未能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只破不立!在音乐产业这个岌岌可危的旧王朝中,这几年连续经历盗版、网络音乐、彩铃、超女等传统选秀、以及新选秀“好声音”等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颠覆,但每次都是破坏式的革命,每次都被折腾个不轻,但每场革命都让音乐产业在短暂繁荣之后迅速又恶化,比原来更甚!
好声音选手缺乏商业价值
《中国好声音》也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或者说,只解决了部分问题。它把做歌手的门槛降低到,让一些单独拥有好声音的选手也能赢得聚光灯。但,这个形式并不能根本上的解决选手成名的问题。而且还暴露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出现一些副作用。
中国乐坛,就跟旧中国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本来已经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并且还不断有新的革命者加入,但是每次革命的恶果还没消化完,新的革命又呼啸而来。所以,这次我们真心希望乐坛能经历“好声音”这场革命后,能走的更好。这就首先要新的革命者——《中国好声音》,能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否则这次同样不但没有破旧立新,还把之前更糟糕更复杂的局面深化!又成了一场没有赢家的混战。
我们必须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优点之前文章已经分析过了,这里不再多说。这里说一下缺点,并且如何规避缺点。
首先我们知道,好声音的选手商业价值参差不齐,并不属于主流唱片歌手。好声音选择艺人更多还是为了服务于电视节目的需要。那些大嗓门、欧美范、摇滚范、民族范很容易受到导师和节目的青睐。但是这些在音乐市场,仍然是小众的市场。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台湾的选秀,选秀流水线选出了林宥嘉、萧敬腾等选手,都成了主流艺人。
另外好声音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它传达了一个错误信息,或者说掩盖了娱乐圈的真实规则。它把娱乐圈的规则简化成你有好声音就能红,导师就要抢着要你。这样,会误导选手,让这些不适合做专职歌手的人有了希望的曙光,放弃原有的工作和生活,贸然闯入不属于自己的领域白白浪费几年时间和金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这些选手批量进入娱乐圈,也会和之前的各大选手选手一样,碰到参差不齐的骗子、不靠谱的、好心办坏事的等等公司或经纪人。这不仅加剧了对娱乐圈的恶性竞争,挤掉了原来适合的歌手空间。并且每个人也无法胜出,也耽误了观众的时间,一次有一次地去关注一些注定没有下文的艺人。娱乐圈是一个注意力经济,聚光灯就那么几盏,照给了你,就照不到别人身上。
这一点上,《中国达人秀》就是个例子。它的收视率及影响力超高,但冠军离开这个舞台后就消无声息,商业价值基本全无。因为他的商业价值只是节目本身,而不是选手。同样,好声音也有类似情况出现。
在乐坛,第一要素是作品,第二要素是表现形,第三要素才是实力。
第二要素是表现形式。有些艺人歌曲不红,但是表现形式好。例如偶像组合,例如玖月奇迹、五洲唱响这样的适合晚会形式的歌手,还有很多民歌和美声歌手,符合了主旋律也有特定市场。在中国,晚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
第三要素才是好声音。我们都重视好声音,但是中国从来都不缺好声音,你去艺术院校转一圈,每个人都是好声音。但是缺的是好作品,缺的是把这些因素都整合到一起的模式。
前两个因素,是一个歌手能在歌坛立足的必要条件。满足其一,就能立足。而仅凭好声音,却不能立足。在这一点上,央视《星光大道》选出来的选手,例如阿宝、玖月奇迹等、五洲唱响等。属于满足第二要素的歌手,表现形式好,适合晚会。虽然一开始没有代表作,但是也经常有商演,也能站住脚,这样就可以良性循环,熬到出好作品的那一天。而好声音的选手大部分的表现形式上不了晚会级别,可能只有少数几个适合,而不是像《星光大道》一样是一个批量生产的平台。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商业价值先天性要弱于《星光大道》。
一个健康的市场,一定是好作品,好的演出风格,好的演出渠道,三者合一的。欧美、日韩、港台都做到了,所以他们是良性的市场。唯有内地市场,这三个元素都具备的只有少数艺人。大部分的艺人三者只居其一或其二,始终是瘸腿艺人。同时,这市场也必定是瘸腿市场。
可以预料,之后最起码三年时间内,好声音的选手,以及主流艺人,都将继续面临大敌:网络音乐的第二次反攻。
待续:《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定位》,以及《网络音乐的第二次反攻》
作者:音乐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