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在国外,艺人经纪是一个成熟的体系,公司对艺人从小就培养,可以从一张白纸到德才具备为社会培养并输入明星。例如杰尼斯事务所对艺人从小就开始表演,舞蹈,魔术,形体,声乐,器乐,主持,节目制作,采编等多方面的专业训练。
但是在国内, 明星都是自发成名的,没有经过综合、系统的培训,所以很多方面都十分欠缺,红到一定高度就很难再提升。因此国内很难出现国际巨星,即使有一两个意外成为国际明星,但是自身实力并没有相应增长,产生素质与名气不配套的现象。并且明星可开发的盈利业务也很单一,没有影视歌两栖或多栖明星。国内的艺人走红大多只是名气上的增加,并没有质的改变。
国内经纪公司成功因素也只是靠某个领头人的关系和人脉,来号召已经成名的明星,而缺乏从头到尾培养明星的能力,只是谁火签谁。尽管国内有比较大的经纪公司,但是全部都不足为惧。他们都是大而不强,运作水平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后进入者还是比较容易超越并改写竞争格局的。例如新进入者可以进入偶像艺人培养的领域,很容易轻易突破。
我们还是来走进杰尼斯的艺人培训模式吧。以下有关杰尼斯模式的内容介绍根据杰尼斯官方网站以及互联网内容整理。
杰尼斯的艺人培训
杰尼斯每年都会有200名左右的小杰尼斯成员作为公司的候补力量,这些小杰尼斯都是从数以万计的日本小男孩中选出来的,他们通常才不过11、12岁,公司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漫长和严苛的培训。合约初期,事务所投入巨资全方位培训新人。他们从小就要接受残酷的训练,后空翻、侧翻、前空翻是最基本的动作,还必须有一技之长,打鼓、木屐舞、口技、杂技动作、乐器弹奏、魔术表演等种种技能都须具备。
几乎所有的杰尼斯艺人,都有多少具备幕后制作能力。由第一场演唱会开始,这些15、6岁的小男生,就必须自己企划演唱会的内容,曲目,现场效果。工作人员只是负责技术支援,例如,泷泽秀明的第一次东京巨蛋演唱会,就是自己做企划的。 不只演唱会,甚至说节目制作这些偶像有时也会参与企划,以堂本光一为例,他再忙也会参加他主持的电视节目的节目制作会议,提供建议与企划内容,SMAP的中居正广也是如此的个性。不论是KINKI或是V6几乎是一到场就自己听内容,然后现场自主发挥。
已经知名的偶像,会在节目中以前辈带后辈的方式,让自己的师弟被FANS熟悉,进而拥有自己的歌迷,并可以让初出茅庐的新人慢慢熟悉舞台。这些男孩如果过了几年还没获得组合成员的位置,无外乎2种结果:终身沦为伴舞的小角色,还有一种就是成为弃卒。
杰尼斯的酬金制度
小杰尼斯艺人从小就进入这个体系进行培训。在培训期,他们领有零用金,有宿舍住。在没有成名之前,没有固定的经纪人照顾。培训7到8年后,艺人开始工作,这个阶段经纪公司可抽取高额佣金,比重高达9比(公司拿9,艺人拿1)。到了合约的最后几年,艺人本身到了成熟期,这个比重才开始慢慢地扭转过来。更苛刻的是,杰尼斯的艺人在出唱片之前,不管接了多少广告、电视剧和主持工作,也不管你有多么走红,都不算正式出道,只能像领工资一样每个月领点钱,只有正式出道之后才能抽成。
杰尼斯的艺人形象维护
对于丑闻,态度坚决处罚严厉。比如98年因为未成年饮酒抽烟,令当时其实已经很走红的三位Jr.退出。今年跨news 关8两团的出道偶像内博贵也因为饮酒事件至今被冷冻。 对于绯闻,一般也都能反应迅速处理得当。 这是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平时更是注重一点一滴的维护。比如外在形象上的时尚,待人处事中的礼貌得体,还有热心公众慈善事业。
杰尼斯的艺人风格的多样性
杰尼斯旗下艺人风格多样。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风格,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自己旗下艺人各有不同粉丝群体,不会发生自家抢自家生意的事情;另一方面,不管时代怎么改变,潮流怎么改变,他们旗下的偶像总能保证有那么一款是顺应潮流迎合市场的,也总有一款可以适合你的口味。例如东山,光一,走的是王子路线;长濑是比较阳刚的;草剪刚是好男人风格,香取是亲和路线,横山很会搞笑。艺人组合也是一样,v6有v6的风格,a团有a团的风格,关8有关8的风格。就算是年龄段相近的组合也有着不同的风格侧重,比如成员都是20岁左右的当红少年组合news 和 kt,前者是清新活力路线,后者则是艳丽性感路线。
杰尼斯一贯注重对旗下艺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歌手或者演员、主持人,他们走的是全面开花路线。例如泷泽秀明:拍戏,出唱片,舞台剧,主持节目,这还只是台前工作,幕后也是样样拿得起来,从写歌,编曲,导演短剧,甚至策划整场演唱会……大大小小事无巨细都能够独立担当。
如果发现公司同类产品中的不同偶像团队互相竞争,那么会平衡,马上推出风格类似的组合。
垄断艺人资源的优势分析
杰尼斯的艺人由于垄断男艺人一半的市场。所以电视剧中会买一送一,并且自家人主演的电视剧用自家人的单曲做主题歌,电视剧和唱片捆绑宣传也相得益彰。
杰尼斯也有很多自办的,以自家艺人为主打的各种节目,比如现在的少年俱乐部,还有早期的爱love jr、 8时J、小鬼帝国等等。
所以,杰尼斯模式给国内娱乐公司一个榜样。一定要垄断!垄断不仅仅能产生许多衍生的增值产品,更能与垄断的渠道抗衡,无论电视台还是运营商。
在中国建立日本杰尼斯模式的经纪公司大有机会
国内艺人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橙天、英皇等公司已经开始发力,创办艺人培训学校,但是跟杰尼斯模式的偶像路线还是有区别的。另外,国内没有哪一个艺人会像杰尼斯艺人一样,舞蹈、杂技、后期制作等等这样功能强大的。随着八零年代及九零年代,也就是最早一批消费韩流和最近选秀艺人的粉丝群体成长为社会消费主力,因此偶像消费在中国已经抬头,而以前的老式偶像产品远远满足不了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全能的偶像艺人会逐渐慢慢登上娱乐产业的舞台,消费者对具备综合实力的偶像艺人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而以往单凭一样先、吃遍天的艺人时代将逐渐退出。
尽管最近两年的选秀节目也为社会输入了大量的偶像艺人。但是由于最近国家对选秀节目的限制,以及选秀选手遭遇冰棍理论。这些都限制了选秀节目的发展,使其不能成为偶像制造的流水线机制。
广电总局对选秀连下限令,包括不允许18周岁以下少年参赛。这个限令可以说是选秀活动致命伤,艺人的活跃期应该在20-27岁之间,仅仅把选秀活动期间称为艺人培养期是不够的,而18岁之前是明星培养的关键期。因此能第一个抓住18周岁以下人群必定取得成功,所以杰尼斯的造星模式可以替代选秀被限制后的缺口。
国内经纪公司可以只吸纳未满18岁不够选秀年龄的,并具备偶像气质的少年进行培训。在培训阶段让艺人参加娱乐活动,公司与电视台合作开办综艺节目,在这段时间就为艺人聚集人气,在艺人正式出道时候有稳固的支持群体。
另外,国内的实际情况,直接拷贝国外模式是行不通的,需要洞察国内市场。否则培养出来的偶像也不被社会所接受,造成巨大的浪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经纪公司花费巨资培养,然后用长期合约来从小培养偶像艺人的模式在中国会很困难,因为国内法律机制不健全,艺人随便可以撕毁合约,让经纪公司会血本无归。所以就没有公司愿意长期培养艺人,然后拿大头分成。这就造成,照搬日本的模式可能行不通,但是在国内还是有变通的模式,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分析。另外,业内人士还有一个关心的问题是,培训偶像的运营成本是不是很高昂?其实是比较低的,杰尼斯的艺人自己要会主持,自己有伴舞,自己做演唱会和节目企划,一切都是自力更生,在内部消化了成本。
下一篇,我们将介绍一下台湾的杰尼斯模仿者——乔杰立、黑涩会和棒棒堂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