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固网运营商的现状: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电信市场,截至2007年9月中国移动收入市场份额约47%,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已是第二大运营商中国电信市场份额的约2倍,而与中移动“独占”形成鲜明反差,两家固网运营商的情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中国电信前三季的经营收入为1312.20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8%;净利润172.58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1.8%;净增用户只有557万户。中国网通同期业务收入622.34亿元;本地电话用户数较上年年末净增长只有50.8万户,用户流失严重。
根据官方最新公布的数字,中国移动10月份新增用户660万,用户总数达3.56亿;其他三大运营商已公布的数字显示,联通10月新增用户149万,中国电信较上月底净减88万,连续3个月用户流失;同期网通本地用户减少37万,更连续4个月用户流失。
在无线音乐业务方面,中移动在2006年,彩铃收入更是迅猛发展增幅达为97.2%,达67.51亿人民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固网运营商通过提供内容增值服务来弥补整体用户数量下跌对总收入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固网运营商开展彩铃业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普及率及活跃度都非常低,彩铃占其总收入的业务比例与移动运营商相比更是相形见拙。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终端落后,PHS(小灵通)本身的先天不足,功能简单,用户本身(ARPU值低),属于价格敏感人群;提供的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市场及用户没有细分,很难培养活跃用户。
而此次电信发布的“爱音乐”服务只有彩铃业务,并没有推出全曲音乐业务。所以个人认为,固网运营商以彩铃作为发展数字音乐业务的切入点,容易受制于其自身终端的限制,在3G牌照迟迟未能下发的情况,固话运营商如果要发展数字音乐业务,可以先从宽带入手,提供全曲下载服务。
固网运营商推出在线全曲音乐业务已经时机成熟:
需要十分清晰地认识到的是中国在线音乐的市场潜力巨大,而固网运营商恰恰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以中国电信为例,目前的宽带用户数量已接近4000万,从这里面可以寻找出一大部分肯为音乐付费的用户,一直以来,电信的互联星空等业务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的付费用户。
2008年是奥运年,中国政府一定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版权保护工作。在此大环境下,在线音乐市场已经成熟。而固网运营商掌握着在线音乐的一切命脉,例如:一些搜索和视听网站的盗版盗链,这些都是在固网的宽带上经营,固网运营商可以很轻易地封杀盗版盗链。至于哪些用户会为在线音乐付费,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怎样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他们最了解宽带用户的消费习惯,因此最容易区分出来。
据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其中在网民上网的主要行为习惯调查中,34.4%经常使用在线音乐及下载服务,多于网络游戏、博客等其他流行互联网应用。这意味着中国至少有4700万互联网音乐活跃用户。另一个参考数据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2006年的总体规模达到65亿元,而网游用户的总人数少于互联网音乐的使用人数。这就意味着在线音乐的市场前景广阔,将会成为自彩铃成功后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我们就针对中国在线音乐下载市场做一个粗略的估算,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及P2P工具的音乐下载规模:
1、
2、
3、
这还不包括大大小小的音乐试听等其他独立网站及工具,盗版音乐作品每天被下载的次数至少超过2500万次。这说明互联网用户对于音乐下载服务的刚性需求客观存在且规模巨大,如果能够很好地加以引导,将会促生一个可观的市场。
所有用户都有下载音乐的需求,差别只在于付费下载歌曲的数量和频次。用户需要下载的主要理由在于:1、歌曲的内容是否能满足我的需求,够快够新,海量的内容库,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类型歌曲的需求。2、定价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3、本地播放速度快,无缓冲,体验优异;4、可以随时刻成CD或转移到便携设备中。据某项调查显示,有近50%的下载服务用户有将歌曲转移到便携设备的需求。
通过对用户对下载需求的研究,用户认为只要服务好, 10-20元/月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个价格仍然偏低,为提高用户的ARPU值,需要叠加更多有吸引力的服务,比方说利用FANS对偶像明星的关注,获得一些在线虚拟的造型,或者一些线下实质的回馈(如演唱会门票、偶像签名纪念品等)。在全曲付费下载业务中,付费便利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在这方面,运营商也具有绝对的优势。
在线音乐市场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文章最后放出一个重磅消息:据传,苹果iTunes明年就要进入中国了,另外,据传沃尔玛等众多跨国巨头都开始在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布局。
下一篇我们就聊一聊苹果iTunes进入中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