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把音乐比做商品或产品,丝毫没有要冒犯音乐人和艺术。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称呼贬低了艺术,但SP公司却是一直是把歌曲称作“产品”的。我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时也是不习惯,但SP公司也是出于简便的需要。本文特意把音乐称做商品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音乐难道不是大众流行产品吗?一首《老鼠爱大米》红遍大江南北,人人会唱。当年四大天王和如今的周杰伦都是红遍东南亚。但是,音乐其实是一个小众商品。
人是个性化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对音乐的需求也是个性化的。
举个例子,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世界杯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关注的。但是坦白讲,真的有这样一类人天生对体育不敏感,比如我,我不是一个真正的球迷,所以奥运其实也并非人人奥运。在以前,我们都以为电影和音乐都是大众产品,以前的电影是教育群众的工具,所以一部革命电影会在城市农村播放好几年。革命歌曲也是这样,城市农村都是那几首革命歌曲,男女老少几十年都来传唱。而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释放。现在电影和音乐都已经是彻底的小众人的消费品。其实就算是《无极》这样的大片,也只有500万人左右到电影院看过,其他看盗版的人对于《无极》是没有太大价值的,甚至可以忽略。
音乐绝对是细分的,每种音乐适合某一类人群消费。但是由于音乐具备流行性和病毒性,所以一个群体的特性的音乐会传到“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比如《香水有毒》这首歌的临界点,是在武汉迪厅和歌厅最先火起来的。这是因为这首歌最核心受众群体是娱乐场所里的女性从业人员。当音乐占领这个最核心的群体后,音乐便容易从这个社会群体扩散到整个社会,比如HOT HOP音乐,先是从黑人群体中流行,然后扩散到全世界。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整个社会和全世界也并不是真的每全世界个人都来听,只是相对的大多数人群。即便超女等热门的社会现象,也并不是真的每一个人都关注。
我小时候也以为所有人都应该跟我的喜好一样。我从十几岁开始喜欢刘德华,当时的我就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第一喜欢张学友,尽管我是第二喜欢张学友。更搞不懂为什么有人喜欢摇滚,有人喜欢R&B。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
一种性格的人会喜欢某一种情绪的歌曲类型。
有人性格安静,有的人暴躁。性格安静的人也相对喜欢安静的歌曲风格。有的口味重,就感觉安静的音乐没劲,触动不了自己的神经。我年轻时的性格决定了我喜欢听刘德华,我的性格也决定了我喜欢刘德华的歌曲类型。
说到这里,大家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疯狂地喜欢摇滚了吧?喜欢摇滚的人群有着共同的性格。也明白为什么小女孩们会这么疯狂地喜欢李宇春了。以前我说过,这是有鲜明特征,而不是平均分布的。如果不了解投票人群的分布,都以为投票的人群特征跟电视观众的分布特征分布差不多,最起码概率比例也差不多。例如观众有中老年人,大学生,中青年男性等投票人群也应该按这个比例来平均分布。其实主要就这帮疯狂女孩贡献了绝大多数的选票。
除了性格,对音乐的喜好还跟受众长期以来的听觉习惯有关系。
以调式来说,中国人习惯五声调式,日本也有自己的调式,每个国家的人民从小就受自己的调式熏陶,因此一些音乐环境里的人群会喜好某一种音程走势,喜好某一种旋律曲线。比如我个人在写歌的时候喜欢句尾落到4和7的音上,因为我个人受日韩音乐影响比较大。我一直喜欢韩式的伤感舞曲,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就很讨厌这个曲式,感觉很刺耳,她是长期受欧美风格的熏陶。经过争论我们才发现,原来是不同性格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决定人们的口味不同。跟菜系一样,习惯川味的就不容易吃习惯其他口味的菜系。
性格和习惯还决定了整体音乐人的一些共同性格。比如音乐人会互相瞧不起,讨厌口水歌,并且都比较极端,这是因为职业音乐人共同性格都比较孤僻清高。相反,不具备孤僻清高性格的人很难成为职业音乐人。比如我,我的性格外向,决定了我更容易得到其他更赚钱更有优势的营销类的工作;相反,如果我性格孤僻清高,那么我可能会丧失做运营方面的工作,那我必定会继续我的音乐制作事业,死嗑音乐而发展成职业音乐人。也就是说,最初同样喜欢音乐的孩子们,某一性格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为专业音乐人。
另外,对音乐的喜好还和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有关系。
根据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观点: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对于初级音乐爱好者来说,超出人类天然适宜性范围的音响,如过高、过低,过强、过弱,过慢、过快,过于紧张,则使人产生听知觉难以把握及内心体验的不适。需要多年听觉经验的积累,甚至是必要的指导、训练,人才能够获得对这种音响的听知觉把握力与内心体验的适应能力。大众对于一首歌曲的理解和喜好,取决于持续而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由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联觉是人皆共有的基本感觉。日常生活中的联觉现象是大量的。有联觉对应关系,就有可能使人产生联想;否则,就不怪听众“听不懂”了。
对于音乐品位之争,比如口水歌。音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声音只有五种属性可以引起联觉:1.音高2.音强3.速度与节4.发音速度5.紧张度。就好比酸、甜、苦、辣,美食百味俱全,欣赏“苦” 、“辣”是需要培养的!
最后一点,在音乐市场,消费群体不分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每个用户对音乐的贡献率是一样的。这和其他商品有高端和低端定位的区别。比如香奈儿的定位是高端市场,一件衣服卖20000万元。这样一个香奈儿用户的贡献率就等于在农村卖5元一件的背心的4000倍。而在音乐市场,不管是高雅歌曲还是口水歌曲,每个用户的贡献率是一样的,不管是你开宝马的大款还是工资只有500元农民工兄弟,你对你喜欢的歌手和歌曲的贡献都是2元的一首彩铃。因此,一首歌的市场前景很直接——哪一个消费群体人数多,哪一个类型歌曲的市场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