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分类: 聊不胜聊 |
我们家的男性,除了我爸爸,其他都是烟民,好像我哥也不抽。我要是戒了,我们家这一支就彻底和烟草绝缘了。我爸爸其实能抽烟,但他不抽,因为他惜命,怕像我爷爷那样,我爷爷因为抽烟这么一个重要因素在七十二岁就走掉了,所以我爸他不抽,不但他不抽,他还很反感别人抽烟,但是他当初是怎么抽上烟的呢,他当时还穷小子的时候,他在外头做工,谁也不认识,跟人家搭不上话说,他怎么办呢?他买了一盒烟,到了去上班,一人给一支烟,自己也跟着一块抽,就这样和别人以递烟的方式搭话说。我们现在很多学校里的学生,我们那时候的学生,尤其是所谓不好的学生,和别人搭讪,和同流合污的人搭茬儿说话,怎么搭呢?有一个很通用的搭讪方式就是递烟,拿一盒烟,一人递一支,就这么搭上话了。
我抽烟大概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候失恋了,韩寒的《三重门》里有一句话我印象比较深,说“分了手不喝酒,好比大完便不擦屁股,算不得功德圆满”,我当时高二那年,我就属这类要“功德圆满”的主。但喝了后才明白,借酒消愁只能是越酒越愁,我那时候被几个人叫出去喝酒,我这人很有“酒德”,酒喝多了我也不闹事,这就是很有水准的喝酒,没水准的喝酒就是没酒德,喝多了撒泼滋事,这种人就是没酒德,水平不到家,所以奉劝这种人以后出门喝酒别再丢人现眼了。
我其实在那时要做“功德圆满”,但后来才发现只做成了“酒德愁满”,除了有酒德,我还一脸的愁满,所以借酒消愁这种话真是屁话,借酒撒泼的倒是屡屡应验。我的一个朋友就递给我一支烟,问我抽不抽,我那时还不会抽烟,他就带着我抽,那是我第一次抽烟,以前只见过别人嘴巴里冒烟儿,以后我嘴巴里也开始冒烟儿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是中午,我喝了一肚子酒后还稀里糊涂地骑着自行车回学校去考试,当天下午有个英语考试,我必须回去考,我的英语老师很喜欢我,不是我听话,是我在那时候英语学的好,所以他很喜欢我。我到了学校后,他一闻就闻出我喝酒了,问我你喝酒了吧?我说是啊!他也没跟我计较,让我赶紧坐下考试。但就是这样,我喝了一肚子酒,我那次还稀里糊涂地考了班里第一,所以我相信,我的英语老师更没有理由不喜欢我了。李白喝了酒,诗意全来,我喝了酒,说英语都能当俄语舌头打着卷儿说话了。
最近心情不错,发两照片。
前一篇:不以己常悲
后一篇:北京话在逐渐演变<br>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