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聊不胜聊 |
我因为被所谓“迷恋”并“维护”了韩寒的“美丽的错误”,而且公然不敬地给鲁迅这么老一伟人挑毛病,结果遭到了诸多嘲笑和讥讽。在这里,我想对那些匿名的嘲笑我的网友们说声:“同志,辛苦了,您真幽默!”
怎么回事呢?我来找一个嘲笑者的原话来证明他们可真幽默。这位网友说:“我真佩服你的无知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你想过没有,鲁迅的时代是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交替时代,没有他老人家我们说不定到现在都在说之乎者也呢,你的问题就好象嘲笑李时珍不知道感冒要吃感冒片一样。韩寒又不是神,他就狂到这种地步?就不能有一点质疑的声音?……”
是啊,“没有他老人家我们说不定到现在都在说之乎者也呢”。我特想说一句,哥们儿,孔乙己看多了吧?这话千万别让胡适的崇拜者们发现,不然“棒打落水狗”就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落到了您的头顶儿。放心吧,打死我也不会打小报告的。“你的问题就好象嘲笑李时珍不知道感冒要吃感冒片一样”,是啊,我怎就没发现呢,我的问题还好象嘲笑猿猴不知道通过写封信寄到动物园里给它儿子以表相思之苦一样,答案是因为它文盲。李时珍不知道感冒要吃感冒片,答案是因为老李连什么叫感冒都没听说过,你得说学术名词。
至于鲁迅呢,太多人都说他老人家那时代如此,嘲笑我没文化没水平肤浅无知。要不说,我还真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这么多人一忽悠,我还以为鲁迅是活在了远古时代,最近了说也得是明朝,都到不了清朝,更甭说民国时期了。再说了,鲁迅那么有水平的文学大家,一下子造就了中国人从文言文转变成白话文,就冲这么极有水平的转变,我们也不能有疑义和异议呀,我们也得谅解他老人家笔下的“是也还应该详细剖解的”语句不通呀!(“是应该”、“也应该”、“还应该”
鲁迅那时代正在文字转变,他老人家不知道具体要用哪一个了,干脆更具体一步,“是也还应该”全都派用算了,待留给后人详细剖解!)——关键是我们哪儿敢“剖解”呀,我们哪儿配“剖解”呀,我们一剖一解,立马儿就遭到了无限的嘲讽,并用了一个很现代的词儿称呼我们“无极”!
“韩寒又不是神,他就狂到这种地步?就不能有一点质疑的声音?”言外之意,鲁迅那是圣人,他就狂到了有毛病都不准你挑错儿的地步,谁让人家写出来《狂人日记》呢,谁让你韩寒没写出《神人日志》呢。所以就只能质疑韩寒,就不能质疑鲁迅。
伦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动机派”(motivism)的,这个“动机派”就是所谓变成了好人的护身符。“动机派”一旦走火入魔,判断一件事,他不看事的本身,反倒追踪虚无飘渺的动机,用动机来决定一切。现在看来,很多的网友来谴责我,他们的动机是因为我挑了鲁迅的错,而挑了什么不管,只管保护好他们的崇拜对象。无论是善意或是恶意,只要你质疑了他们的崇拜对象,他们就要谴责你。十六世纪有句英文谚语,说Give
the devil his dus.
不掩没恶人的长处。中文谚语相对应的是说“不以人废言”。李敖直指“不以人废言”的重点,是指恶人所说的,好人的话自然不会被废,惟有恶人的话,即使说对了,也往往因出自恶人之口,而予作废,以致恶人的全部言行,都一律遭到否决。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多人都被看成了“恶人”,因为在一般的好人看来,一切都是不能有反戈不能有反抗的。
前一篇:韩寒的句子,别人死抠
后一篇:一场光明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