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1 还是路途,还是在车上拍的PP。我们路过克拉玛依市没有停车,穿越市区便可见一路都是石油磕头机,蔚为壮观。这里到底有多少的磕头机呢?问同行的新疆朋友,他也不知道。只是当我们的车离开了克拉玛依市区100多公里后,依然能看见路边的磕头机。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发现的第一个油田,现在已经开采了五十多年了,还有这么多的油井,这让俺很是惊叹。
2 克拉玛依就是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地处东径80°44′~86°1′,北纬44°7′~46°8′之间。东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邻;东南与沙湾县相接;西部与托里县和乌苏县毗连;南边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这个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2千米,直线距离280千米;距北京公路里程4086千米,直线距离2600千米。
3 在车上我们提起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场克拉玛依大火,1994年,这里的友谊馆举办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当局组织学生为上级领导表演,舞台大火蔓延,“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孩子们很听话。在场的26个官员、领导安全离开后,大火却烧死了325人,死者中288人是学生,另外37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国产的悲剧,不仅仅是克拉玛依的领导要先走,是一种官本位的使然!古人有“官人请先”,今人有“领导先走”。一想到那些夭折生命,俺就内心战栗。据说当年的友谊馆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人民广场。
4 原也想去这个人民广场看看广场上的人民,后想想还是没有去,俺怕看见有人落泪。俺不是猛士,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
▲ 我们的车穿越市区,城区整洁漂亮。
▲ 数百公里的磕头机,蔚为壮观。
▲ 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
▲ 啊克拉玛依克拉玛依,让那大西北变得更美丽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