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野美术馆的这些女儿节人偶每一件的后面都是有故事的,也是有历史的。是日本最大的人偶展。
1
不知道是从啥时候开始的,三八节的中国妇女们都讲究了起来,有条件的单位要放假,要旅游,要发钱,没条件的企业也会对妇女表示问候。有全国政协张妇女委员甚至提出:“女性家务劳动要工资化”,老婆做家务,老公要付钱!俺怎么就觉得这么别扭呢?也太物质了。俺的手机里有人发段子说:“你不是母亲,但是你让很多的女士做了母亲”,丫的损不损,你有这贼心也没这贼胆呀?你有这贼胆也没这贼力气嘛。
2
其实俺更喜欢三月三的女儿节,听这名字就特温馨温静温柔温暖温和温慰温香。妇女节老了点,女儿节多可爱。可惜这么好是一个节日国人并没用去重视挖掘。只是在西南的个别山区还有那么点影子。藏族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初五也过“女儿节”。姑娘们由自家亲兄弟陪同,身着节日的礼服,带上美味佳肴,上山采花对歌,大家共同敬酒,互相祝福,庆贺自己快乐的节日。
3 俗称的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这一天,也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
4
中国古代的三月三女儿节流行影响到了日本韩国“女儿节”。在日本,女儿节演变成了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有女孩的人家都要摆出做工精湛、造型华美的宫装人偶来祈求女孩幸福平安、健康成长,让人偶为人们带走更多的疾病和悲伤。这些人偶有摸似天皇,皇后装束的一对男女,三个宫女,,唱地谣,吹笛,击小手鼓,击大手鼓,打大鼓的5童子.左大臣,右大臣.一套要花费不少钱。
5 日本女儿节最大特征的特征就是摆放女儿节人偶,这些身穿锦衣的宫装人偶以精美华丽和做工细腻著称。女儿节人偶的摆放非常讲究,在特制的雏坛上,一般为3层、5层和7层等奇数排列。一个标准的人偶雏坛的顶层为“天子与太后”,以下各层可根据需要配以三女官、负责奏乐的五雏童、侍从以及听差等。在摆放人偶的同时,还要辅以“桃花、灯笼、梳妆台、日用品”等装饰,一些地方的习惯中还会放上白酒和菱饼等食品。在女儿节摆放的人偶很多是长辈赠送的,在过去,它甚至成为女性出嫁时重要的嫁妆。如今,外公外婆通常会事先准备好红包,让年轻夫妇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购人偶。女儿节的人偶一般在3月3日之前数日开始摆放,结束后则要及时收藏起来留待来年再用。据说,一旦人偶摆放时间过长,将会影响女儿的婚嫁。从女儿节的人偶规格往往可以判断出某个家庭的富庶程度和社会地位,同时它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人偶的摆放数量和奢华程度都达到顶峰。如果祖先是声名显赫的世家,家中摆放的人偶甚至有几百年的历史,可列为国家指定的特别文物。
7 庆祝女儿节。庆祝三八妇女节,个个争当“三八”红旗手。





▲ 鲁迅喜欢版画,提到过这个日本版画巨匠平冢运一(1895-1997),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大师的真迹。



▲ 简单的树枝变成了艺术品



--------------------------------------------------------------------------------------
这些日本的女儿节人偶画面,俺配了一首中国歌曲《女儿情》,
反正这女儿节是学中国老祖宗的。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愿今生常相随,常相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