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民在路边往马背上搬口袋。口袋很沉重,山民抬搬的吃力。好奇,停车询问是什么山珍野味。山民笑答:“石头瓦块”。俺有些不解:“这是往哪里搬运” 山民说:“山上盖房子用”。抬头看看远处的山,山高路窄。俺问:“盖房子要用多少砖瓦?都是这样运上去的?” 山民说:“都是这样运上去的,但要准备二、三年的材料。现在有骡马,以前都是靠人力一点点背上去” “要走多远的山路?”“上山要三个多小时”。“哦,每天都是这样上山下山也太辛苦了”俺说。“都是这样,山上有村民二、三十户人家。有新人成家了,总要盖新房的”“小孩上学呢?也是走这条山路”俺看看山路,其实没有路。“山上没有学校,小孩也是天黑起床就赶路下山,习惯了”
“山上靠什么生活?”“主要是种玉米”“山上生活有水吗?”“当然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高水长”这话到是很有诗意。“山上生活多不方便,为什么不搬下来或修路呢?”俺继续问。 山民看看俺手里的照相机,忽然问:“你是记者吗?我们反映了多次,但是政府的人说没有办法解决?也不同意我们搬下山。再说了,山下也没有地给我们呀,我们只能住在山上的老地方”
俺无法回答,忙说:“俺不是记者,路过的游客,好奇问问”山民又说:“山的后面还有山,住在山上的不仅仅是我们一个村,大家都是这样过的,习惯了也没什么”
俺有些肃然起敬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当城里许多人大量铺张浪费时,这些淳朴的老百姓脊梁上扛的依然是生存的大山。另一方面想想,与城里的交通拥堵,人事的勾心斗角,工作的竞争压力相比,这山上风景优美,人员交往简单,与大自然容为一体,身心都健康,也没什么不好。
他们是康定县大渡河边挖郎乡的山民。
抬搬的是石头瓦块
远处山上是他们的家
俺看看山路,其实没有路。这里是山民下山唯一的小道。
放学的孩子
俺说会将相片给他们寄回,山民很高兴地写下了地址。并且热情地邀请俺上山去村里看看。俺说这次没有时间了,说不定将来会去村里住几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