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生.佛事.信仰 】

(2007-12-11 00:37:58)
标签:

视觉/图片

放生

影象记录

市井民生

分类: 【众生百态】人文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昨天。星期天。有朋友约俺去南澳放生。并不是俺信佛信教,而是一种好奇。路上他说了一件小事:在新疆有民族同志问他:有信仰吗?他说:没有。民族同志说:只有放养的畜生都没有信仰,人怎么能没有信仰呢?其实这位朋友信佛,而且比较虔诚。只是没有好意思回答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民族同志。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俺们一直受教育的是信仰共产主义呢?但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一说就糊涂。俺发现关于宗教一般在两种情况会引人关注,贫困或富裕。贫困时乞求脱离苦海,富裕乞求心灵安慰。物质、精神、信仰是三个不同的层次。物质是吃穿,精神是文化,信仰则是心灵了。信仰的力量大于物质和精神。有信仰的人,心灵应该是平和的,他们讲究与人为善,因果报应。放生是一种善的表现,放生是赎罪,放生是消灾,放生就是放病根。有弥勒菩萨偈: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善哉,善哉。随喜朋友去放生,得出一些感慨来。

 

[参考资料] COPY 放生:  中国汉地的放生习俗并不始于佛教。《列子·说符篇》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逢节日放生,古已有之。而且《说符篇》中称:“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可见,其时已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亦大力提倡放生,并与中国原有之放生习俗相融合,演变出独特的法会--放生会。所谓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佛教称行此仪式之法会为放生法会(简称放生会)。

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我国佛教的放生,是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的。戒杀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来为佛教徒所严守。南朝齐、梁之际,佛教徒即依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不应食肉”之语而行断肉。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杀生,又废止宗庙供献牺牲之制。我国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复传授池中族类“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滥觞。其后,唐肃宗于乾元二年(759)下诏,在山南道、剑南道、荆南道、浙江道等地设置放生池八十一所。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济法门”,于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为天子祝圣。天圣三年(1025),四明知礼亦奏请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生日放生会,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规。此后,放生习俗彻底佛教化了,并经久不衰。现在通行的《放生仪规》,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编撰的。

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

(一)洒净颂偈放生仪式开始前,于放生处设香案,备净水杨枝,中供观世音菩萨像。放生仪式开始,众等即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法师手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勋。洒沾异类,念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法师边洒净水边颂《香赞》:“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然后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颂毕,法师与大众同诵《大悲咒》若干遍,并且于众生灵处边绕行边洒净水。接着,再诵《心经》一遍,《往生咒》三遍,三称“南无甘露王菩萨”。

(二)说三皈依法师拈香,启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然后,法师代这些水陆飞行、为他网捕、将入死门的诸众生行忏悔,忏悔毕持咒。接下来,法师向众生传授皈依,法师开头说:“诸佛子,汝等不闻三宝,不解皈依,所以轮回三有,今堕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谛听。”然后法师说一遍,大众答一遍,如是三遍。“三皈依法”的核心内容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师授“三皈依法”后,再说“十二因缘”,以令众生“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再为众生称“四弘誓愿”,望其“依佛发愿,依愿修行”。发愿词为,先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遍,再诵“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然后,法师又为众生称赞如来吉祥名号,令其“永离三途八难之苦,常为如来真净佛子”。

(三)放生发愿法师在放生前对众生叮咛道:“唯愿汝等,既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噬、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承三宝力,随缘往生,持戒修行。”又说:“更愿放生,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护众生。……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最后,法师拈香念佛,将众生灵轻轻放去。大众即同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放生既源于我国古代民俗,又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因此放生在我国民间和佛教界均有相当深远的影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放生的诗文。宋代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元代赵孟頫诗:“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这些诗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一般说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因而是十分庄严的,但在其传播过程中亦出现了一些与放生原旨不符的流弊。比如,放生中出现重虚文而不重实质的现象;又比如,一些人专门从事捕捉禽兽鸟鱼,以供放生之用。基于此,历来放生均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其要大抵为:第一,放生无定物,即无论陆走飞禽,即量力买放;第二,放生无定日,虽有的规定每月一次或佛诞日举行,但万不可限定时日,以免有人专门于此日前大量捕捉生灵;第三,放生无定处,即不要受仪规的束缚,遇有特殊情形,即可随处放生,只要称念佛号加以接引即可,不一定要举行完整的仪式。

 

好阳光,郊区的小木棉花开了。

【放生.佛事.信仰 <wbr>】

 

途中

【放生.佛事.信仰 <wbr>】

 

一大早有人去市场买了一货车的海鲜用来放生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陆续来了放生的人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梵音从背后的住宅里阵阵传来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有渔民提前准备放置海鲜的地方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现场有佛教的书免费派送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帮助螃蟹松绑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善男信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放生.佛事.信仰 <wbr>】

 

 “唯愿汝等,既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噬、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 承三宝力,随缘往生,持戒修行。”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装满海鲜的小船驶向深海,将这些生命送回大海,岸上的善男信女读了很长的一段经文。俺突然感到很神圣起来。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仪式后有盒饭供应。

【放生.佛事.信仰 <wbr>】

 

俺观察了一下,没有和尚也没有喇嘛,完全是一些普通老百姓。俺问朋友,这些人是怎么组织的。朋友说:电话联系,大家自觉。

【放生.佛事.信仰 <wbr>】

 

好阳光,郊区的小木棉花开了。回去的路上再见到这些花,他们变的有生命了。。。。。

【放生.佛事.信仰 <wbr>】

 

附件:

当地的渔民屋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放生.佛事.信仰 <wbr>】

 

生命的帆并不是总能张开

【放生.佛事.信仰 <wbr>】

 

当地的渔民屋已经相当有现代气息了

【放生.佛事.信仰 <wbr>】

 

信仰往往是简单的

【放生.佛事.信仰 <wbr>】

 

残败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放生.佛事.信仰 <wbr>】

 

人的一生也是残败的过程

【放生.佛事.信仰 <wbr>】

 

牵挂总是暂时的

【放生.佛事.信仰 <wbr>】

 

生命有轮回吗?

【放生.佛事.信仰 <wbr>】

 

 

 

阿 弥 陀 佛

南无佛陀南无答摩南无僧伽
佛咒的道理你有没有认真听
善恶都有报记得就最好
念阿弥陀佛做个善良的我
念阿弥陀佛作恶万不可
念阿弥陀佛做个慈悲的我
心中有佛看什么因果
问人世间什么叫做快乐似神仙
善恶之间他们如何如何去分辨
灵光一现张开你的天眼
看看什么是无邪看看什么是无邪
作恶的时候以为别人看不见
其实谁作的孽总有还原的那一天

阿弥陀佛做人莫太计较

阿弥陀佛凡事付诸一笑

阿弥陀佛人称都莫笑了

阿弥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