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出版酱坛■数字出版上路,与谁牵手同行?

(2007-06-19 15:28:03)
标签:

数字出版

屈辰晨

盈利模式

出版社

欧美

出版集团

分类: 图书评论
    数字出版,在路上。

虽然如业内所言,明知数字出版是发展方向,却不知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但是它已经开始上路,无论是盈利模式之争也好,还是标准的尴尬。问题无一例外都包括了数字出版人才匮乏的窘境,由此带来的技术短板和终端黏合力不强,使这轮大船显得漏洞百出。中国不缺乏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大忽悠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真正付诸实施能有几家?坐而论道,不如进而求索。尽管由于近年来业内的不景气,使得众多机构缺乏勇气破旧立新,认为维持原态的尝新总比改革的风险小。媒体们如蚊蝇般盯住“突破口”和“切入点”做文章,在标榜的远见面前,集体失声。而真正需要突破的,我认为是既有的出版工业化思维,数字出版已经超越了一个时代,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跟上。

没有谁能够从容应对数字出版的浪潮,只有真正弄潮的汉子,才能扬帆出海。

毋庸置疑,大批的瘸子奔赴战场,嗅觉代替脚走路,手里捧着金钵化斋。在以技术创新和终端体系的为竞争核心的数字出版产业上,都想找一根坚固的拐杖攀上D字头列车。

截至2006年底,欧美部分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收益在其总收益中所占比例迅猛上升,其中汤姆森出版集团69%、里德·爱思唯尔集团70%、培生教育集团50%以上均来自数字出版及网络相关业务。欧美大型出版集团能够迅速转身的基础是人才,技术,市场的成熟。而这些,我们不是没有。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的出版机构,大多一只脚踏在后工业时代的沼泽地,另外一只脚悬在半空。我们继续保持对新媒体的无知状态,揣测风险。

即使在美国,在电子书市场起初发展的时候也是血光一片,有的惨痛的跌倒,有的几经挣扎,终于走上正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下,行业标准和标准化焕发了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西雅图的牛仔亚马逊渐渐被认定为传统的延伸时,我们的市场才开始激活。虽然这是迥然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数字出版的业态被全新解读的时候,我们也许发现,在传统之外,数字出版早已经与之共用同一条路。

当然,要向中国的探路者们致敬,更要向优秀的公司学习。

当数字化内容被屡屡谈及的时候,我们应该将目光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地:数字产品最大的诱惑在那里?谁会为其买单?除了产品的数字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的悲情主义,“不是数字化就是死亡”也仅仅是代表对数字出版敬畏的态度。

数字出版已经与互联网的大趋势紧密融合,当数字出版的边线距离越来越大,数字出版变种日益繁杂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有一个。

我认为-------

数字出版也可以作为一种泛媒体平台,与各大门户的垂直内容合作,在现有的条件下,即使不能推波助澜,也一定能在同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成型的业态,但当门户大象们长出翅膀,自由徜徉的时候,传统机构的内容优势也只能保持暂刻,伴随着数字出版的成熟,『数字出版酱坛■数字出版上路,与谁牵手同行?大量编辑所产生的海量信息和影响力价值迫使传统产业关系将会重新被界定。

数字出版随着网络化生活的深入,越来越多元化,网络的基础是链接,网络的活跃性在于互动。谁能将最具价值的互动内容展开挖掘,谁的胜算就更大。精准的投放与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敞开胸怀拥抱共生的利益主体,盈利模式不辨自明。

而这一切的问题是,数字出版的控制权在消费者手中,大佬们应该放下架子,走下神坛,与消费者共进晚餐,漫步林荫,倾听心声。

『数字出版酱坛■威客模式下的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酱坛■3G时代的数字出版--挑战
『数字出版酱坛■市场的因素---受众
『数字出版酱坛■数字出版上路,与谁牵手同行?
『数字出版酱坛■把“超星”送上断头台?
『数字出版酱坛■斯蒂芬·金电子书时代的遗产
『数字出版酱坛■从中文图书搜索到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酱坛■出版博客化,迟到的约会?
『数字出版酱坛■数字出版是灵丹还是毒药?
『数字出版酱坛■从手机图书看信息媒介发展
『数字出版酱坛■图书营销新体验
『数字出版酱坛■电子杂志没戏( kes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