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材料合法出版才是正道
张洪波
中国文化报: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NewsletterUrl.aspx?id=1615
近日,一篇《小学生发现人教社教辅涉嫌抄袭》的报道,受到社会关注。除了抄袭话题,还牵出了教辅材料编写、出版中的版权保护问题。据最新消息,报道中提到的《爱心树》的中国版权方已经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展开交涉。
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发现了人教社的教辅选文剽窃他人作品受到如此关注?媒体报道说,三四天就可以编写一本教辅。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家权威的教育出版机构会出现剽窃、侵权问题?
据调查,教辅材料的版权问题比较严重,巨大的中小学市场给编写者、出版者带来了无限的商业利益空间,也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有的出版社每年出版上百种教辅材料,涉及上千作者的逾万篇文章,但他们很少事先获得作者、译者许可,都是作者找上门来,才给几百元了事。只要作者不来找,他们就当没这回事儿。如此一来,每年“节省”的稿费有数百万元。
很多出版社独立或者与文化公司合作,竞相出版教辅图书。有的出版社版权意识较强,主动联系作家或者通过版权代理、集体管理组织获得授权,但是由于选文较多,一一获得授权不太可能,而且成本较高;有些人缺乏版权意识,法律责任意识不强,铤而走险,所以,不经作者、译者授权,不署名,随意更改文章标题,删改文章内容甚至张冠李戴,不支付稿酬等问题经常出现。
按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因此,在教材著作权归属明确的情况下,教辅编写出版单位不但需要获得教材著作权人的授权,还应该获得入选的每个作者、译者的授权,协商支付稿费,若违规出版,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一方面,作者、译者要有版权保护意识,要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出版社不但要有版权意识,遵守法律规定,履行法定义务,尊重作者的版权,还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为孩子们提供正版内容,合法出版。在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在整治、规范教辅出版市场的同时,也要关注教辅书的版权侵权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