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网生电影的商业典范?
(2015-12-08 11:59:36)
万万没想到韩寒会出演《万万没想到》,我还以为他只会演一些有点想法有点情怀的片子呢。结果他含着一嘴草嬉皮笑脸出现的时候,我也好像嘴里含了草,没忍住噗嗤一笑,估计唾沫蛋子洒落在了前排观众的某处皮肤上,人家回头瞪我一眼。好在剧情比较万万没想到,不能错过一个又一个段子,前排观众很快忘却了我这不愉快的唾沫,沉浸到乐此不疲的哈哈之中。我跟同看的著名评论人L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俩嘴里都含着草,一边嚼一边交头接耳,这草滑嫩,得值不少钱呢。
是,得不少钱。我说电影《万万没想到》的票房得不少钱。在这个市场,大卖是无疑的,它的卖相远超之前同类但二次元而来的《十万个冷笑话》,也是今年贺岁档前期票房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它有很多可能,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注定会鲜花与吐槽齐飞,掌声与口水混杂,观众评价两极分化是免不了了。不过无所谓,无所谓是吧,商业片类型那么多,做电影的目标和目的也千差万别,作为一部从互联网段子剧而来的电影,《万万没想到》在很多层面成就了其网生电影的商业典范地位。当然这个商业典范具体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一个月之后的票房、铺天盖地的联合宣传以及跨界为之的各种商业合作,以及最后的植入广告。这点是很厉害的,多数观众看到植入广告是反感的,在《万万没想到》起码我看的那场最后,大家脸上都是你知我知他知的不知其意的笑:“嘿,你看,这广告做的,啧啧!”这种让人称道又没讨厌的植入不叫典范,你叫它啥?我也想知道。
相比《万万没想到》的网剧段子版,电影版可谓进步太多。它确实是部电影,毕竟故事线索清晰。吐槽它的人自有吐槽的理由,但我说了嘛,这片口碑必然是两极分化,讨厌的讨厌死,喜欢的爱得要命,就酱紫,哇,原来到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时代,我真是太幸运了。分级不分级这片又没有情色暴力宗教之类的不关它们事儿。它的画面也是不错的,服化道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看着挺喜感的都。你不要说特效怎样怎样了,这片又不是主打特效。你也不要说硬憋着膈应您了,不喜欢看就去看其他的吧,真的,贺岁档片子不少,选择很多呢。存在就是合理的,这片存在会对电影本身、市场票房、接下来一两三年的创作、关于电影怎么做怎么走的深度层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关注度是市场的硬道理,《万万没想到》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硬。
可能每个人对电影的喜好及理解不一样,只是每个片子都不容易,没必要谁站在某个制高点上怎样去踩另外一个。但是一些东西也是有底线的。只是所得不同罢了。有的在影院里笑笑也就OK了,有的必须要有点思考,有的还要更高层次,这都正常,毕竟我国繁荣的电影市场已经百花齐放了嘛。呵呵。我get不到笑点,别人可能笑得哈哈哈哈。我以为炒冷饭是很尴尬的,可能别人会觉得大杂烩在一起多乐呵。看到不懂的,我就是这么自我安慰的。
这回真正做大电影,作为看了叫兽易小星多年作品的一个人,想说叫兽的进步空间真的还很大,加油。祝福在新片大卖后有更有想法的作品问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