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战》:当孙红雷拿起了杜琪峰的枪

(2013-04-16 10:32:05)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娱

杜琪峰,是个心中有枪的导演。

“弹簧加两个磅”,1998年,当张耀扬在《枪火》中说出这句台词,深刻体现了杜琪峰对枪的爱。

在电影《毒战》里,杜琪峰依然像以往一样于醉心于细节,钟情于枪与枪战。枪战戏,仍然是其中最抢眼的亮点之一。

007、《碟中谍》系列不同,杜琪峰的枪不是一场华丽的宴席里一个华丽的脚注;与同样精于攻防调度与武器使用的史泰龙相比,杜琪峰的枪又格外显出东方的智慧,冷静与洗练。

从银幕上能看出,史泰龙和杜琪峰都是典型的格外迷恋射击场面调度与枪械运用细节的导演,然而他们的作品却称得上是东西方两种审美观念与欣赏节奏决然不同的体现。史泰龙的戏“轰轰轰砰砰砰轰!”如果说风格像重金属,另一个就奏出了悠扬的回旋曲。

杜琪峰喜欢玩线路,喜欢设计精心的射击调度线,因而不断据此来升级他枪战戏的层级,当然他更是典型的利用障碍物牵引视线、制造延宕、形成射击节奏与高潮的老手。为此他经常不惜追求,甚至到让相当一部分观众感到沉闷的地步,却也因此让喜欢他作品的观众感到趣味无穷,值得玩味。

在银河映像的早期作品如杜琪峰监制的《暗花》等影片中,已经显出对二人射击线路与调度探寻的极致。到了1998年的《枪火》演变为复杂的升级版,双人成组调度,商场扶梯边的狙击与反狙击一场戏是它的代表。2006年《放逐》里,有典型的三角关系射击,简单的“多对多”射击,最后旅馆中虽然出现复杂的多对多混战调度,但时间较短。2009年《复仇》中的“一对多”也让人记忆犹新。而这一切到了《毒战》里,最后一场校园门口十几分钟的枪战戏,完全更上一层楼,爆发式的呈现出复杂的多对多射击调度(多点对多点,每点上不再是一人而是多人,呈现与复杂的射击纵轴线与从轴线)、复杂的障碍物干扰(倒地的女警察,被碾压的同事,比以往任何物品如啤酒罐等等更为强烈的起到干扰观众注意,牵引观众情绪的作用,从而更尖锐地调动着射击场面节奏)、同时又以简洁凝练清晰的射击线,鲜明地体现出杜琪峰的特质,堪称杜琪峰枪战目前最华丽最繁复的版本。

与此同时,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背景脱离了虚幻的港岛,毒战自始至终置身于是内地观众最熟悉的场景,核心角色也不再是银河映像的经典班底,甚至那场华丽的枪战高潮,也掩盖在再平凡不过的街道中。因而,这一次,当孙红雷拿起了杜琪峰的枪,不知不觉中或许已成为华语警匪电影的一个分水岭,它意味着内地警匪电影、缉毒电影进入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或许也意味着悬疑动作电影中,港片的真正回归;也许这样的结合,还预示着这个小品类中,从此将有机会开始更有生机的探索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