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文娱 |
终于,《王的盛宴》上映了。刘邦、项羽、韩信、萧何、张良、范增、项庄等七匹狼亮出了跟同题材的《鸿门宴传奇》不一样的手段,技术精湛,画面悲凉厚重,超越已是定局。尤其要赞下化妆和美术,还有道具及布景,栩栩如生,能看出做了很多功课。比如片中讲鸿门宴上的吃喝,用手抓,吃饭仪程,仆人姿态等等,都似搬来史书还原。阴郁的调调从开场满面寿斑的刘邦出现就贯穿全片,你知道了结局,只想拆解这过程,玉树临风的项羽和一身褴褛的刘邦在不知觉间服饰的转换,让这出吹嘘了千年的悲剧有了轻描淡写的味道。
这么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而再地改编,新鲜度确实打折扣,想出新也难。跟时代结合,就成了最讨巧也是最可能出新的方式。相信看完的人都会觉得影片对现实有所映射,然而一手遮天的气候很难瞬间转换,隔靴搔痒这个东西你是怎么看,是小聪明还是大情怀,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难以界定。转型期的环境里,革命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那些试图去撩拨下老虎屁股上的毛的人,总归是勇敢的吧?可那又如何呢?当我们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故事的时代的时候,嘴里说的豪气与现实中的底气又有多少对抗的砝码?当我们想借助当年类似的故事正儿八经地八卦着审视下我们自己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在看着热闹嚼着舌根事不关己地高谈阔论?《王的盛宴》是这样充满争议的电影,因为时代的局限,它注定会被一些人奉为抗争的典型,也会被一些人批作无聊的呻吟。然而都无所谓了,不过是部电影而已。
我喜欢的是影片充满舞台感的调度,这有些意外,似乎像黑泽明《乱》的感觉,算是影片的一大风格。每个人物出场几乎都笼罩在阴影之下,在大篇幅的内景中,影片多次采用同机位跳切的手法,加上对白也是带着浓重的舞台腔,你会觉得老年刘邦就坐在舞台的一张旧床上,仓皇狐疑地讲述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你容易沉浸其中,也会觉得这不是臆想中的“大片《王的盛宴》”。你就听见刘邦在诉说,打打杀杀都尽可能的虚化了,霸王别姬也寥寥带过,画面中看到的,只有舞台上那些喃喃的质疑。
然而这样舞台感的讲述,应该不会撩拨起多数中国观众的春心。影片争议的重点,还是会集中在历史的映射中。客观说,在影片最后半小时,拖沓感已经很重了,陆川在不断重复着前面所讲的改写历史的真相,他是太想表达了,或者说有点急于表达了。其实不必再多质疑了,罗生门的答案早就水落石出,在当下电影中讲透一个大道理就已经很不容易,多了容易噎着。
阿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