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女人》:经典改编是一场冒险
(2012-09-19 19:20:4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娱 |
我并不是铁杆哈迷,却挺喜欢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你看着一个小孩慢慢成长,他成为你青春的一部分,即使那部分青春并无多大的悲伤或喜悦,但终究进入了你的肌肤,曾经为跟他有关的剧情神伤、欢喜,总归还是带有无数的亲近感。所以当丹尼尔第一部转型的影片《黑衣女人》出现,你知道已经告别了童年的哈利波特,你非常想知道长大的丹尼尔是什么样子,你无限期待他美好的未来,于是你走进影院,看着他熟悉的面孔,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第一句话总会想说:哈利波特,好久不见。
《黑衣女人》改编自英国作家苏珊•希尔198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这是部曾被多次改编成多种影视和舞台剧形式的经典作品,而这次电影版的编剧则是由《海扁王》编剧简•古德曼执笔。故事很简单,讲了一个女人复仇的故事,丹尼尔在里面演一个律师,正面阳光地要揭开所有谜团,最终还世界一个美好的清白。丹尼尔演的还算不错,表情、动作都算中规中矩,摄影也搭配得挺有范儿,一个藏有秘密的村庄在若隐若现的海雾中显露出一种末世的悲怆,配乐极合适地表现出了人物内心复杂、纠结、恐惧却又充满责任的世界。你逐渐进入了这个营造出来的悬疑故事,可是请你原谅,有几次我失神,看着丹尼尔在东窜西跑地除暴安良,总是想起哈利波特。看来不光经典文本改编成影视作品有风险,经典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再去塑造其他角色,被拿来类比已是不可逃避的命运。所幸,这种感觉很快消失,我还是被这部片子的节奏吸引,我开始在想,那个复仇的女人到底是谁,她什么时候出现,丹尼尔用怎样的办法才能抓到她呢?
我是真被吓住了好几次,不过说实话,都是那种通过音效和画面剪辑搞出来的惊吓,一惊一乍的,有点装神弄鬼,并非因为故事被吓得魂飞魄散。这点必须要吐槽导演詹姆斯瓦特金斯,这位做独立电影出身的导演,之前的作品我并未看过,但这部片子所营造的氛围,真的是过于刻意。为吓人而吓人是最拙劣的惊悚电影手法,如果不是节奏感还控制得不错,真想好好跟詹姆斯导演坐而论道地谈论下那些经典的日本惊悚恐怖片。
然而光看表象却也有些误会。英国人是有着浓郁的文艺底蕴的,单单一个莎士比亚就足够大不列颠消化几辈子,他们精简却有韵味的台词,以及背后所传递的灵魂的东西,都让这部片子在惊悚之外,多了一些可以想象的可能。虽然最后所谓的救赎有点模棱两可,但是“爱是拯救所有困惑的唯一武器”的表达还是这样从我心里油然冒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要说的深层次意思,我只是很愿意去比较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魂灵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崇拜之间的关系。有个段子这么说:“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苦难,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不受苦。东方宗教神在享乐,人民在受苦。”盗亦有道,恶有恶报,这样的价值观让人向善向上,而我们在看着大西洋发生的一幕幕忏悔,如果能对自己有一些文化上积极的引导和共鸣,那么便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福音了。
阿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