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踪迹》:尝试创新是最厚实的踪迹
(2012-02-14 10:06:52)
标签:
娱乐 |
分类: 文娱 |
看惯了打打杀杀的武侠电影,乍看以武侠标榜的《倭寇的踪迹》,肯定会水土不服。《倭寇的踪迹》来自学院派教授型导演徐浩峰,此为其处女作,他将这个他烂熟于心的故事呈现在胶片上的效果,是拳拳刀肉的武打却是难看之极,是层层揭开的悬疑却是节奏缓慢,是多个故事的连串却是有多个近乎静止的长镜头,是严肃说理的哲学却又处处充满黑色幽默,你有点纠结,这样一部片子,在徐浩峰的电影词典里,这是带着黑泽明风格的,这是带有王家卫印记的,这是徐浩峰多年集大成的思想呈现。当然可以这么说。但也没妨碍很多人看这个片子时昏昏欲睡,因为它太特别,你说不上它多经典,但它足够特别,就是这样。
如今的中国电影,在题材方面,最缺少的应该是多样的类型片。市场在泡沫催化下显露出了疲态,投资倾向于快钱少危险的类型,尝试新的,是挺大的忌讳。这是小片的机会。对于《倭寇的踪迹》这样的新派或者说硬派武侠电影来说,这更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当然,你也可以从头到尾拍得故事简单成一条线,每个武打动作吊起威压,加上后期制作,剪辑得又酷又炫,但,对于看得太多了武侠电影的中国电影观众来说,这其实挺没劲的。而困于体制,思想性的表达不能过偏,所以只有在风格和画面表达上有所极端展示,这就是呈现出来的《倭寇的踪迹》的表达:尝试创新,有想法的有限表达。似乎,这也足够,因为在这么个混乱的市场,你又能苛求多少?
影片节奏过慢影响了观赏的趣味性,这使得影片作为一个娱乐商品的属性打了折扣。然而我想说的是,这个片子中所表达出来的黑色幽默,虽然表现得有些尴尬和不从容,但是那种尝试的劲头,那种你能看出来笨拙同时又让人感觉到“嘿,还挺有意思”的创新感觉,能唤起你对此类武侠电影新类型的期待。谁说武侠不可以这么拍?谁说武侠一定是飞刀又见飞刀?即便它确实在呈现效果上有些游离,或者说离奇,但总归,它能让你感受到特别。特别的一个,对,你能想起世界上最好的足球教练,魔力鸟。
尝试是好事,创新更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更好的尝试,如何更有效有趣有目的和方向性的创新,这是接下来的大命题。一部《倭寇的踪迹》如果能抛砖引玉引发电影界这样大讨论,那此片存在价值必定影史留名。
阿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