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6-05-05 海灵格 喜悦之家
尊重付出,转载请注明喜悦之家。
一个小孩走进一座院子里,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惊诧不己。母亲说:“你看,那多美啊!”这时,小孩的注意力必定要集中在妈妈的话上,看和听就被阻断了,他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接触被价值判断取代了。孩子不再相信自己对事物本质陶醉的体验,而必须遵从外在的权威,由对方来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好。
那么良知就会越俎代庖,就会在善良与邪恶的知识范畴里设下愧疚和清白的感受。必须冲破虚假的外表——我们所属群体中创造出来的美德,才能得到真正的善。任你怎样谈论良知,世界依然如是。
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
我们所处的关系,我们经历到的愧疚和清白,首先是在付出和接受方面。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权利和义务之间不断地变换,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中又一个让人产生愧疚和清白的基本动力。
爱的礼物
在非洲有一个传教士被派往一个新的区域。在出发的那天早晨,有一个人步行了几个小时来拜访他,送给他一些钱作为告别的礼物。那些钱大概价值30分。传教士很清楚那个人是为了感谢他,因为这个人生病的时候,传教士很关心他,看了他几次。他知道这50分对那个人来讲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试图把钱退回去,或许还要加一些。但是,经过再三考虑之后,还是接受了那笔钱并表示感谢。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他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
当我们接受了某人的某些东西时,我们就会觉得内心有愧,从而有所牵挂。当我们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会感激付出者,会感到欠了他的情。这些义务让我们感到周身不适、压力重重,并试图通过回赠一些东西来消除它。接受是罪责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交换中,当我们全数接收过来,并回赠稍多一些的时候,在权利方面就会感觉到舒服些,就会产生清白无辜的感觉。当我们全数接受、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并且我们也全数付出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不拖不欠、无忧无虑和轻松自在。
在关系中人们相互交换方面,为了维持和得到清白无辜的感觉,人们往往采取三种模式:禁欲、帮助、全数交换。
禁欲
某些人用最小的方式参与生命,坚持清白无辜的幻象。不是全数她接受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为此表示感激,而是封闭自己,节食禁欲。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摆脱需求和义务,因为他们没有需求,不需要接受。虽然他们不必对任何人感到感激,自己问心无愧,但那种清白只能让他们成为袖手旁观的观察者。他们洁身自爱,因此经常把自己想像成为高人一等或与众不同。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也仅仅限于蜻蜒点水而已,相比较而言他们会感觉到空虚和不足。
在许多消极挣扎的人们身上,常常可以观察到这种态度。他们对生活提供的一切采取不欢迎的态度,这种态度最早产生于和父母(或是其中一个)之间的关系中。后来也不再接受其他的关系,不接受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一些人通过抱怨别人给的不够或者不合自己心意来证明自己的拒绝接受是有道理的。还有一些人通过指出付出者的错误和局限来证明不接受是对的。但是,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固守着被动和空虚。例如,有些人抱怨或拒绝接受自己的父母,惘顾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会让自己明显地感受到不完整和损失。
反过来,我们观察一下那些成功接受自己父母现实状况的人们,他们把这些接受的体验转化成持续流动的力量和营养,让它们进入其他的关系中。就算父母对自己不好,也能够在这些关系中丰富地接受和付出。
帮助
另有一些人想通过否定自己的需要来维持清白感,除非在他们已经付出足够多并感到拥有权利之后。在接受之前,以前的付出让我们拥有一些很短暂的权利,一旦接受我们需要的东西,那权力就会烟消云散。他们宁可维持自己权力感,也不愿意看到郡些付出的人们对自己说三道四,他们会这样想:“让你感到欠了我的情,好过让我欠你的情。”很多理想主义者都保持这种态度,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助人者综合征”。
这种人自我中心、抛弃需求、为自由奋斗。他们从根本上讲是和关系对着干的。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只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象,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别人很快不想从拒绝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反而会怨恨他们,远离他们。因此,长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独的,最终变得痛苦不堪。
尽情交换
在付出与接受中'第三种通往清白无辜的途径,也是最好的途径,就是完全付出和接受'通过大量的付出和接受的交换,得到心满意足的感觉。这种交换是关系的关键:付出者接受,接受者付出。接受者和付出者双方是平等的。
对这种清白无辜感来说,不但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很重要,而且之间的量也很重要。少量的付出和接受,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大量才会让我们变得富有。大量的付出和接受,让人们感到富足和幸福。
越来越多
一个人爱他的妻子,想送给她一些东西。因为她也爱他,所以就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他的礼物。结果,妻子感觉到需要回赠一些东西。凭着自己的感觉,她回赠了丈夫,为了万无一失,她送的礼物比接受的稍微多一点。
因为她是怀着爱送这份礼物的,丈夫也很期望接受她提供的礼物,并在回赠的时候也稍为增加了一些。按这种方式,良知保持着动态地不平衡,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付出与接受的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持续发展。
这种快乐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在亲密关系中,通过需求和接受,自觉地增加爱而达成的结果。随着这种大量的交换,我们会感觉到轻松自由、公平和满足。
在付出和接受方面,所知道的保持清白无辜的方式中,这是到目前为止能够得到最深层满足的方武。
海灵格中国工坊【北京】【上海】6月底—7月初,报名热线:15980990648,陈老师。喜悦之家是海灵格学校资深中国领队,欢迎喜悦报名。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喜悦之家文化传媒,有爱有希望! 我们主办家庭系统排列课程,关注儿童公益行动,传播喜悦宁静的生活方式。欢迎加入我们!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