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总理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说起

(2009-09-18 14:41:50)
标签:

教材多样化

教材中的错误

分类: 想说就说

     今年的教师节前,温总理去35中听课,并指出了地理教材中的存在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材问题的关注。总理不是地理教师,但偶尔的一次听课却听出了教材中的问题,可见教材中存在差错不是偶然的了。

    小时候自己总认为,教材是绝对权威的,教材哪儿可能会错呢?做了老师后特别是自己也参与了一些教材的编写后明白了,教材是人编的,人会出错,教材也就会出错,只是错的多少与程度有差别而已。

    原来我们只有一套人教版的教材,而且教材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教材可以精雕细啄,至少在科学性错误上可以避免或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新课程改革,使得教材呈现了多样化。印象中高中生物教材有五个版本,我手中有的是:人教版、浙科版、苏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另一版本的未见到)。   

    教材版本多样化的本意是不错的,可以让广大学校以及教师对教材有不同的选择性,可以促进教材出版部门之间的竞争,打破人教一家的垄断,从而达到繁荣教材的目的。对于原来垄断教材的人教来说这也不是坏事,相信人教有这样的肚量与自信能够让自己的竞手对象与自己的一起共舞。毕竟有竞争才会有活力,有选择与淘汰才会不断向前发展。狼与羊同存,才能共同进化的。

   多套版本的教材并没有带来教材的繁荣,而是带来了不少的问题:为了抢时间抢占市场,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有些教材匆匆编出,匆匆上市,使得教材不仅在文字表述上显得十分粗糙,内容逻辑不尽合理甚至有些混乱,有些还存在科学性错误。

    有些教材为了表现与原教材的差异以使教材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在内容选择、编排体系以及逻辑线索上都表现出新的特色,这本是值得称道的。如果没有新,没有区别,那也就没有必要劳命伤财地编那么多套教材。但我以为这些“新”从教材的角度来讲,必须是体系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既有利于教材教,也方便学生学习的,这是作为教材的最基本要求。但有些教材的“新”离我认为的这些基本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至于有的教材追求的名词概念的“新”,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一些有不同说法名词概念,只要没有科学性的错误,或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即使有些说法不是十分科学,但已约定俗成,只要对概念的理解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那么能够沿用的应该尽量沿用,实在没有任何必硬要去标新立意增加混乱,增加教与学过程中的麻烦与负担。

     其实,对于教材质量如何,作为我们教师本是可以比较坦然的,多版本教材更应该是我们所欢迎的,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某套教材我们不满意,另选一套教材就行,编得不受欢迎的教材要么被淘汰,要么就是根据师生的要求进行改进。市场会无情地作出选择。

    但问题是当市场法则在这儿不起作用的时候,当选择权不在使用者手里,而是在政府手里或者某些人手里,使用者只能被迫接受时候,使用者不仅不是受益者,而且可能是受害者,使用者当然就无法坦然了。教师没有别的办法,说点老骚怪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或许我们也有理由让行政的手存在,教材多样化起步阶段,如果没有行政的扶持,竞争对手可能从一开始就会无法生存,采取特保措施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似乎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政府从什么方面去扶持?扶持对象在哪些方面享有特保?我以为仅是从强制使用的角度去扶持,终将会使保护对象失去生命力。政府应该扶持的是让新的教材在质量上能更胜一筹,增强它的竞争力、生存力。孩子不可能始终在襁褓中生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