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的局限

(2017-07-09 21:13: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By 尼采

 

最近的社会环境、个人工作、思考内容都让我反复聚焦一个词“为什么”?

为什么寒门难有贵子?

为什么大恩会是大仇?

为什么少有伯乐?

为什么还没有功成?

种种为什么,让我思考,思考自己的思维是否存在巨大的局限性?让自己无法解脱?无法自由?焦虑并困惑。

 

先介绍一个人物,NBA费城76人原球队经理辛基。

当艾弗森老去,留给辛基的费城是一篇狼藉,高额的工资帽、低能的高龄的球员。

辛基用一种“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方式摆烂,连续三年胜场数全联盟倒数第一。有赖于联盟选秀的机制,他得到了大量的高排位选秀。仅3年时间,辛基就这样明目张胆的摆烂,帮重症的76人完成了换血,组了现在这样一套天赋异禀的阵容,然后被解雇……无情的交易和裁员背后,大局底定,布局已成。辛基的遭遇,让我想起党国干部常常用于自夸的那句“功成不必在我”。他是真的爱这支球队,是真的渴望胜利,近似疯狂的渴望,渴望证明自己。

辛基的方式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在一套有固定规则组成的体系内,要想成功,要想由弱变强,要么无赖、要么无耻,让人诟病的背后是为了胜利的不择手段。

你让全世界知道你想要什么。

你想做什么事情,你想成为什么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需要知道怎么做才能实现,更不可因为实现上的困难而否定自己想要的东西。

想要永远应该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是后面的事情。

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只有把想要放在第一位,一个人才会有更多可能。

我们必须要分离想要和能否实现这两件事,让“想要”排在前面,让“实现”靠后站。这样才能够列出我们真正想要的愿望清单。

 

再看看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我们都在用微信、 TwitterFacebookRSS 订阅。我们的微信会屏蔽某些人的朋友圈,会把不想理会的人拉入黑名单,TwitterFacebook 会关注特定人的动态,RSS 订阅会订阅自己所希望阅读的,然后定期把不想看的内容从 List 中剔除掉。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保证让我们所看到的一定是自己所期望看到。佛语说「相由心生」,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一定是我们所希望感知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定是如我们所愿的,不断地强化、不断的强化我们对个别事件的个别看法,要么从众或者要么叛逆,失了分寸、少了冷静,丢了自己。

信息不对称,在这个网络时代愈发明显。

总有些人, 觉得网络发达了,就会改变信息的不平等。 一定程度是的,但是茫茫人海,迷茫的人还是一样多,最终你不知道往哪里看,哪里找。 信息越多, 你就越迷茫。为什么?你所理解的信息概念是错的。

信息有很多种,第一种信息是我们尝试所谓的信息即一些基本技能或知识, 在现今社会算是百度知道的范畴。这类信息的不对称性的确被网络消除了。 这种浅层的知识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值钱了, 但是他们并不能指导你完成任何任务。 就好像你看Wikipedia学习金融, 你以为什么都知道了, 可是真实问题一来你一定就傻了。这个世界的每一门具体的学问, 都有无数的细节, 无数的细节。 这些细节, 不是难以言传, 就是没必要让天下皆知丢了饭碗,而靠你自己,可能几辈子也穿不透。 因此要了解一门顶级的学问, 你还真得进入一个行业亲自操刀,或跟个导师苦练几年。没有这个引路人给你的信息你甚至连wikipedia看那页都不知道,你首先就缺乏对大量凌乱信息的架构地图。 就像哈耶克的说, 这个世界核心的学问和智慧, 只分散的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里, 而不会轻易被放到一个中央银行(如wikipedia里存储起来。 轻易能找到的, 都不是核心的。

对的。

最机密的信息只掌握在个人的头脑里

你在信息洼地里努力十年的结果, 往往给你一个地点圈层的转化,就发现那无非半年的雕虫小技。而没有这个转化,那就是看山跑死马。

不要接受垃圾信息,与人交流,与不同的人交流,与不愿意与你交流的人交流,与你渴望而不可及的人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跨国信息的迷雾,到达彼岸。

 

说说穷与富

穷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干瘪的面包而已。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面包便不肯松手,即使已经吃饱,还是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这种情况在现在农村经历过饥饿的老人身上很普遍,穷怕了,饿怕了,储藏意识让人难以理解。但每个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面包,便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于思维的局限。
  穷人缺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没有钱,就难有大的作为,只能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钱,就不敢放弃手里这块面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钱,就进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穷人堆里混。身居底层,便很难高瞻远瞩,于是穷人目光短浅,总是错过机会,一生都在仰望别人,为别人的事业添砖加瓦。穷人的无奈,只有穷人自己能够体会,缺钱就没有事业的基础,缺钱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钱影响心态,缺钱更进不了上层圈子……总之,缺钱的后果不仅是影响到生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心态和眼光,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影响到人的整个前途。缺钱就可能导致缺志。只有小算计,而无大志向,眼光盯着琐屑的日常生计,激情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得小惠而大喜,还以"知足常乐"自慰。久而久之,穷人不仅缺钱,还缺钙,整个人的精神都变软了。
  穷人缺志是个普遍现象,对于等米下锅的人来说,很难坚持自己的理想。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穷人不仅是志短,而且还智短。缺少长远的眼光,缺少有效的方法,缺少做大事业的素质。所以尽管他们也有梦想,也在奋力拼搏,但只能在自己所处的这个层面上忙碌,辛苦一辈子,并没有改变穷人的命运。

年龄越长,我愈加理解王思聪,也愈加理解批评和质疑王思聪的群众。

《马太福音》第 25 章第 29 节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就是 马太效应 的来源。

富人可以用 来赚钱;穷人只能用劳动来赚钱。劳动这种资源太有限,而且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赚钱的效率太低;这种资源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资源无上限,赚钱的效率随着资源的积累会越来越高。

十年前,我想到共享自行车的点子。十年后,摩拜、OFO估值过百亿美金。说给老婆听,都会觉得我是我个人的幻觉,是自我贴金,拥抱热点。

十年前,为什么没做成这件事,因为没钱,为什么没钱,因为没有圈子,为什么没有圈子,因为我站的太矮、平台太低、看的太少,能动用的资源太少太少。当然十年后,如果一切准备好,我难以像摩拜、OFO一样成功,因为的思维依旧局限。

 

但是。

我不想再过十年继续后悔。

我想要就必须得到。

打破思维的局限,拥抱不同意见,与人交流,观察世界的运行,不沉迷小成功的确幸,不断突破自我、批判自我。

对的。

trust the process

相信进程,相信迭代成长。

自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