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自己 认识自己

标签:
杂谈 |
觉察自己
文/马健老师
“你所以成为你,并且仅仅成为现在的你”,我对这句话从喜欢到感悟再到茅塞顿开,发现这句话是如此深刻,令我着迷。
我所以成为今天的我,看似由一些偶然事件和机遇促成,却有其必然之缘。
我的父亲兄妹五人,他是长子。这也决定了父亲要过早地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并尽可能照顾弟弟妹妹们。于是,生活磨练了父亲顽强的性格、知足常乐和与人友善的态度。今天,我为人处世的风格与生活方式,与父亲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起源于父亲的行为示范。http://188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3/18/20/7/u54260744_12f820d1109g215.jpg
我在家行六,是老马家最小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哥哥、姐姐们的呵护与管教,也曾跟随着大人们一起下田干活,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看到年终可怜的收获。而当我看到教师职业的大叔一家过着与我家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生活时,我发誓将来一定要“农转非”,也要像叔叔一样做一名吃商品粮的教师。
在这种原动力的基础上,我努力读书,成绩优异。在中考时我面临着读中等师范院校还是继续读高中的选择,有“野心”的我,选择了后者,来到河北名校——正定中学,做好了冲刺师范大学的准备。
三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了心想事成。由于对高中化学老师的崇拜和缺少职业指导,我收获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到了北京,我深深地意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当同学们在听英语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普通话节目,模仿主持人,从每一个字、词开始学起,半年多之后,有了起色,把浓重的河北正定口音留在了家乡。直到今天,每当有时间看新闻联播时,依然会习惯性地跟着主持人播报的声音、节奏,训练自己说好普通话。
学习期间,我遇到了第一位协助我调整方向的恩人——张锡台教授。他是我大二的政治公共课老师。第一次与他见面,我主动与他交流,因对口音的敏感,我听出他了的河北口音,于是我们认了同乡,特别巧合的是张教授还是我的学长——他也曾就读于正定中学。于是,我得到他特别的关照,在张教授的帮助下,我从化学系转入经济系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在此期间,因学习《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心理学专业和选修课程,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修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与著作。http://188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3/24/8/12/u54260744_12f9e812f2ag213.jpg
在大学期间,我是个活跃分子,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特别是文艺活动,系主任杨国昌教授对我有较好的印象。在90年毕业分配时,经努力我得到了一次留京机会,杨教授为我写了推荐信,促成我留在北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从此,北京又多了一名“凤凰男”。
2000年,我的经济系同学丁锐、彭振明推荐我重回北京师范大学新组建的教育机构工作,期间师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毛亚庆教授,继续攻读教育学学位。当劳动部开始心理咨询师认证时,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和考试。将个人爱好与职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之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大量读书学习和实践。我们是过去经历的囚徒,我也曾受制于思维的局限,无法冲破樊篱,认真研修心理学,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锚启航了。十年间,我去过了许多城市,开拓了视野,为许多地区的学校、企事业传播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2005年,我的经济系同学高红刚,担任中国基础教育网CEO,他与我打赌说如果我在他管理的网站上开博客,只要点击率达到5万,他将送我一部价值2000元左右的手机。为了这个游戏,我选择在中基网首次开通了心理健康博客。无论是自己写文章,还是对别人文章的评论或转载,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整理博客,没几个月的时间,点击率真的突破了5万,赌赢的第一部手机到手了,一鼓作气我得到了第二部。随着博客文章不断增加,开始有杂志社编辑的约稿、报社记者的采访、广播电台的直播,也有了第一家电视台《齐鲁开讲》节目的邀请。自此,我感觉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之后,我与一些杂志、报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在极有影响力的搜狐网站上开通了博客和微博,继续笔耕不辍,同时受到搜狐网站的强力推荐。
尽管我也参加过一些节目的录制,但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松散的。自从遇到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谁在说》主持人王芳,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我对电视的兴趣。通过与她多次愉快的合作,受她的点拨,我感觉电视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对电视兴趣的增加以及大量培训课程邀请,我选择了辞去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工作,签约银汉传媒。目前,我参与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录制中: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谁在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广角》、卡酷卫视《宝贝星计划》、北京科教频道《养生堂》……。
尽管如此,我依然将自己定位在教师角色上,那是孩童时铸造的生活愿景。我目前主要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交通部党校等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我审视今天的自己,发现过去的每一次事件和事件之后的深度思考与感悟都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不偏不倚把自己推到了今天的人生坐标点上。即使偶然的一件小事,也对我们人生有些许影响。我喜欢告诉自己凡事感激:感激过去,感恩家庭环境和成员,感谢身边的人和事。
书名:《心理师为家庭导航》
作者:马健
编辑:刘天一
字数:280千字
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预约心理咨询,请拨打:(010)58349815或(010)58349816
马健手机:13701196114
咨询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西南侧 鑫荣泉写字楼301/302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4号鑫荣泉写字楼301室(邮编: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