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要变性

(2009-10-12 18:06:47)
标签:

杂谈

儿子要变性

 心理教育工作者马健的飘逸生活

飘逸是一种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心理感受和生活境界

文/黑尔斯 

马健提示

    本博客文章系原创,您可留言可评论。如果希望分享,建议您将本文的链接贴在您的网上。如果坚持一定转载,请您勿删除作者的私人信息。如有报纸、杂志希望发表作者文章,请您拨打电话联系。

【关键词】变性  

一位北京的母亲张女士来电话陈述其儿子自进入高三以来,经常出现失眠现象,无心学习。经与儿子多次沟通得知儿子想变性!这一消息对刘女士无异于晴天霹雳,她找到心理咨询师。 

刘女士陈述,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应儿子在学校表现出精神状态不良、上课发呆、不完成作业等症状。母亲问儿子缘由,最初儿子不吱声,只是落泪。最后吞吞吐吐说出想做变性手术。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王杰(化名)在北京某重点中学读书,高一、高二的成绩在班上排15名左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好。丈夫王先生自某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后从事外贸生意,经常在国外生活,很少时间在家,家庭经济状况很好。母亲毕业于某师范大学中文系,自儿子上初中始辞职在家,专职照顾王杰的教育和饮食起居,以写作打发闲暇时间,实现自我价值。
刘女士与儿子王杰协商后,一同来到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
王杰,内向,胆怯,说话声音细小,穿着干净整齐。自小即生活在母亲一人的照顾下,很少见到父亲。即使父亲在京的短短几天,也大多是约会生意上的朋友一起谈业务。而母亲相对清闲,尽管刘女士以前工作时收入不高,依然吃穿用很大方,从未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即便辞职在家,也从不为生计发愁。自王杰升入高三以来,课时量明显增加,作业练习的数量也增多了,感觉有些吃不消。 
在学校,各科教师不停地告诉大家,升高三了,到了冲刺的阶段,同学们必须努力,否则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什么前途了,现在就业情况不好,上普通大学几乎没出路。
在家里,母亲也经常说,只要再用心读一年,把成绩由15名,提高到前3名,明年考上重点大学,以后就会更有发展,并为王杰买了大量高三辅导用书,未经王杰同意,还聘请了数语外三个学科的家庭教师,每每回到家中,总有一名教师等候对他补习。
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下,王杰感到无力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时常静下心来思考男人活得太累了。父亲已经是一个金钱牺牲品,自己不能像父亲一样活着。如果是女的,和像母亲这样,就没这么大压力了。如果自己变性成女人,以后的生活就会轻松许多。做女人可以不上班,可以花老公的钱,可以不为生计发愁,找个好老公就什么都有了。因此王杰渴望成为女人,不想承担重大压力。
【分析】 
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此种变态男女都有,男性较女性多,比例约为3:1。易性癖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人的性别角色的认同有两个关键期,即:幼儿期和青春期。在幼儿期出现征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性别认同障碍的儿童到青春期发育时即可恢复性别角色。在青春期性别认同的第二个关键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同时强化家庭性别教养方式。即,父亲增加与儿子相处的时间,经常与儿子进行沟通,强化父子情感,树立男性形象,探讨男性工作与生活的乐趣,培养男性性别意识。母亲需适当减少与儿子相处的机会,不要与儿子同房、同床、同浴,不要在儿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 
王杰生活在缺少父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父亲(男人)的交往,在现行教育环境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以女性为主,王杰生活在以女性教育角色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女性角色的影响,形成心理性别的自我女性认同。认为男人是挣钱的机器,男人必须事业成功,男人生活无乐趣。将男人与压力联系在一起,将父亲的个人生活泛化为男人的生活方式,于是得出结论:做男人就要承受各种压力,做男人缺少欢乐。王杰将学习的压力与父亲的辛苦联想到一起,联想到做男人的痛苦,否定自己男性角色,逃避压力。
王杰在母亲的影响下,认为女人生活很轻松,可以不去工作,不为生计发愁,穿漂亮的衣服,可以依赖一个男人生活。王杰没有认识到培养孩子也是件辛苦的事情,另外母亲创作同样付出了劳动,可以获得不少的收入,也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因王杰受到女性教育的强大影响,认同女性的生活方式,尤其认同母亲的生活方式。较大的学习压力成为他变性的愿望的催化剂,面对自身的生理性别,出现心理困扰和冲突。由于时刻在思考变性的问题,导致失眠、上课不专心、作业无心做等一系列现象。
【建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分别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使子女对父母担当的社会角色有较充分的认识。缺乏与父亲接触的男生儿童可能会导致对自我性别认同的误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不仅仅包括外部形象、语言与行为,还涉及到父亲的生活理念与心理过程,父亲应关注儿子的身体成长与心理健康,为儿子心目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男性形象。不要强调工作忙、生意紧急而放弃与儿子共处的时间,与儿子多交流,使儿子能了解到父亲工作中的乐趣,培养儿子对学习的兴趣。在父亲的引导下,使儿子达到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的统一。 
【其他】
家长对儿童提出过高的学习目标引起儿童心理压力,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与儿童协商,经努力可达到的目标才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安排超出儿童承受能力的学习任务,包括家庭教师的补习,导致儿童叛逆情绪。 
在学校教育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要求须适度。当超出学生可承受的作业量时,会引起学生学习焦虑症,出现厌学情绪。高三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长时间地读书,容易引起学习疲劳,记忆力退化。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11/22/1/124f2ab9f70g21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