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4)

(2009-09-14 07:50:43)
标签:

育儿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4)

作者:黑尔斯

 


(接上文)

    在幼儿和小学阶段,由于家长的纵容和孩子的服从,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时,大多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孩子也会得到较多的关爱和满足,并感受到家长的疼爱,因此,亲子之间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冲突。

    从表面上看,家长的纵容和孩子的服从是矛盾的,实际上,两者通常是并存的。一方面,家长的纵容通常表现在物质条件的满足方面,如衣物、饮食、玩具、游乐等。另一方面,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如身体健壮、口齿伶俐、读书背诗、写字算术、待人礼貌等,家长会努力按照这些标准去要求孩子,并且往往将这些要求与物质条件的满足联系起来;孩子为了得到家长的物质奖励,就必须服从家长的要求。

    一些父母忙于学习或事业,不得已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带养。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会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纵容程度也就更加突出,而爸爸、妈妈也因为自己很少照顾孩子,而对孩子的物质欲求更是加倍满足。同时,由于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普遍追求,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并不会因此而放松,但祖辈和父辈的成长的时代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对孩子的要求标准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出现矛盾。孩子处在多种标准的要求下,需要服从多方面的要求,实现心理平衡和行为适应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随着孩子的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12-16岁),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家长的纵容也逐渐弱化,亲子沟通的冲突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在我国,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学业上,当孩子的学业不能达到家长的理想时,或者,当孩子不能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学习时,家长对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就容易带有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成为干扰家长爱心的噪声,并直接使孩子受到感染,使孩子不能理解家长的爱、曲解家长的爱。

    那么,哪些负面情绪会成为父母传达爱心的噪声呢?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导致孩子怎样的误解呢?家长可能会说,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源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早期赖床、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不愿与人交流等。问题在于,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源,还是在于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呢?

    《孩子,我不是那意思》这本书采用情景剧的形式,以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专家郝斯及其所开设的“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的亲子咨询和教育活动为线索,全面展示了亲子沟通中各种负面情绪在家长言语和行为中的表现形式、消极结果,剖析了这些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并通过家庭治疗、自我反思、家庭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并通过正反对照,重点示范了一些正确的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技巧。

   (导读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李亦菲老师撰写)

   (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2/10/13/1245a4b51d2g214.jpg我不是那意思(4)" />

 

【作者说明】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是一本作者全情投入、精心写作的作品,是作者多年经验的结晶,作者对生活和工作的归纳与总结。

    这本书得到作者好友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老师(心理学博士)高度评价的书。李亦菲博士曾将书稿复印拿到研讨会上分发给参会校长阅读,得到校长们的高度评价。这些校长渴望早日获得该图书并奉送给学生家长阅读,以提升亲职教育水平和家庭成长。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的写作风格与市场上流行的家庭教育及心理咨询类通俗读物风格不同,这本书融入了小说、戏剧的元素,需要静心阅读并加以思考,作者通过对书中人物的深入挖掘,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对话中,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书中还有读者的身影,作者确信您只要静心阅读一定能够从书中获取于许多有益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最后,告诉读者,作者曾将《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送到几家出版社,均被出版社的“专业人士”委婉地拒绝,这不是市面流行的内容,即:千字左右的故事、三五百字分析、二三百字指导。作者不想为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于是放弃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