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是个神话
(一)
--相对心理专家马健的飘逸生活
飘逸是一种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心理感受和生活境界
文/黑尔斯
【马健提示】
本博客文章系原创,您可留言可评论。如果希望分享,建议您将本文的链接贴在您的网上。如果坚持一定转载,请您勿删除作者的私人信息。如有报纸、杂志希望发表作者文章,请您拨打电话联系。
【马健声明】
本人暂不提供个人心理咨询辅导,仅在电视台相关栏目做个案心理援助,以及受单位邀请授课和团体咨询事宜。有需求的单位可直接电话联系:13701196114或MSN:bnumajian@hotmail.com。
【关键词】有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展示出爱的伟大和无私。我们在生活中也的确遇到这样无私的爱。但仔细分析这种爱却在无条件的背后是有条件的。
一对夫妻生下早产儿后,大夫就给新生儿判了死刑。但这一对夫妇坚持无论如何,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将孩子养大成人。孩子活下来了,但有先天的智障,身体还有许多病,两条腿一条一短。
这对夫妻的生活并不富裕,也有亲朋好友建议他们再生一个健全的孩子,但是,这对夫妻将全身心用在这个先天“有问题”的孩子身上,他们担心再生一个孩子,会减少对这个“问题”孩子的爱。
为给孩子治疗,他们到医院去为孩子按摩,但考虑到经济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后,两口子协商偷师学艺,之后一直由母亲为儿子按摩。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自己的生活还是不能自理,不会穿衣,出门离不开父母,智商不足三四岁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知“我”是谁。比如:我吃饭,这个孩子说成:帅帅(“帅帅”假称是这孩子的名字)吃饭。“我尿尿”说成“帅帅尿尿”……
这对夫妻的大爱,使孩子活着。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活得快乐!但他们自己的生活格外艰难。
这种爱很伟大,是什么让这对夫妻倾出全部为了一个这样的孩子而艰难地生活着?
马健的挨板砖言论:
孩子的父亲出生后不久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太差,孩子又多,就将他送给别人养,他在养父母家庭中,受尽了屈辱,经历过离开父母的悲惨生活后,在他的心中发誓,将来有了自己的孩子,饿死自己也不能把孩子送人。他对先天知障孩子的爱,在心灵的深处圆了自己的那个梦,同时也向自己的亲生父母宣战!
这种貌似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潜意识中令自己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也许我们承认爱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条件的,会显得更真实,更伟大。
马健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您呢?
(后续有相关话题,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
http://180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9/29/122eb0bba96g215.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