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是个神话
(二)
--相对心理专家马健的飘逸生活
飘逸是一种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心理感受和生活境界
文/黑尔斯
【马健提示】
本博客文章系原创,您可留言可评论。如果希望分享,建议您将本文的链接贴在您的网上。如果坚持一定转载,请您勿删除作者的私人信息。如有报纸、杂志希望发表作者文章,请您拨打电话联系。
【马健声明】
本人暂不提供个人心理咨询辅导,仅在电视台相关栏目做个案心理援助,以及受单位邀请授课和团体咨询事宜。有需求的单位可直接电话联系:13701196114或MSN:bnumajian@hotmail.com。
【关键词】有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 爱的交换
情绪管理
马健带领网友一起温习一下需要理论:需求--动机--行为,即,有了需求之后,产生满足需求的动机,于是付诸行动。
期末考试成绩不出三个工作日就出来了,下周五之前许多家长就知道了孩子的升级考试成绩。先用蓝色给家长朋友们降降温,天气炎热,可能大家火气很冲,如果孩子没拿一个好成绩回来,您说,咱怎么办?
收拾他们小样儿的!(这是一个潜在的声音,马健替您喊出来)http://185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20/25/122ed7a8e74g215.jpg
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了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求爷爷告奶奶地,脸面丢尽,斯文扫地,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家长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多少个娱乐时间,陪着孩子学习英语学习数学?我们为了能上一个好学校,花费了多少银子?我们容易吗?
这孩子拿这样的成绩回来报答我?孩子凭什么这样对我们?
于是,天空中传来沉闷的声音!
“他气死我了!”
“他让我丢死人了!”
……
谁气死您了?谁让您丢人了?您会指责孩子!孩子让您生气了,孩子让您丢人了。
谁让您为了孩子牺牲休息时间的?是您自己。
http://183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20/25/122ed798641g214.jpg
谁让您放弃娱乐休闲的?还是您自己,您是自愿的。
您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和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做为对您的报答。但是,他们没有做到让您满意,您那强烈的需求没有达到自我的满足,尽管您的动机是好的,也有一系列的行动。
此时,您成了孩子的奴隶!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大权交给了孩子,而以成绩做为一种载体。见到好成绩您笑了。见到不满意的成绩您怒了!
您到底是谁?是否连自己也不知道了?
为孩子付出,是您自愿的。您能够做到为孩子付出或不付出,但您做不到自己付出了孩子就有好成绩。成绩是孩子的事情,他才是真正的主体,如果面对孩子的成绩单时,您没有想明白孩子是孩子,您是谁,此时,您可能情绪失控,大打出手,恶语伤人,那么,发展的结果也许将不堪设想。
如果您一定要发怒,那就做了自己的主人之后再发怒吧。先从语言上做一下改变和调整。http://183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20/24/122ed791d9bg214.jpg
“你气死我了!”调整为“我很生气,我强烈要求生自己的气,我因为对孩子的巨大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而生气。”这样,生气就是您自己的事情了,与孩子关系小得多。
“你让我丢死人了!”改变为“我认为我很丢人,我的孩子不能象别人的孩子一样考出好成绩,我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进一步我想到我可能与别人比是个教育的失败者,我担心别人问我孩子的成绩。”这样,您就成了自己情绪的主人,是自己要求自己出现一些恶劣的情绪,才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做自己的主人。
爱,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之上,您以为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就是一种爱的表现,而孩子的好成绩是对您爱的一种表示,所以,您对孩子的爱也是有条件的。您说是吗?
马健认为您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在您这里,无条件的爱,仅是一个童话。
http://182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20/26/122ed7a45d6g214.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