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尔斯点评:我该为宝宝高消费吗?

(2009-05-30 16:25:04)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黑尔斯点评:我该为宝宝高消费吗?

【文】黑尔斯〖马健〗

 

黑尔斯温馨提示

    本博客文章系原创,您可留言可评论。如果希望分享,建议您将本文的链接贴在您的网上。如果坚持一定转载,请您勿删除作者的私人信息。如有报纸、杂志希望发表作者文章,请您拨打电话联系:13701196114

【广而告之】查看黑尔斯博客更多文章,请点击

   黑尔斯搜狐博客:http://bnumajian.blog.sohu.com

   黑尔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bnumajian

说明:本文为《亲子》杂志合作稿件,原文由编辑在博客上选取,经与原文作者协商经修改同意公开。之后发送至黑尔斯信箱,对文章进行分析点评。 

原文作者乖小猪昊昊写道: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2/11/25/121de90f0e8g214.jpg

昨天小猪爸爸回家,有点烦躁地责怪我,给小猪报了早教班,但交了钱快两个月了,一次还没去过。主要是因为这几天手足口病挺严重的,所以打算过几天去。

一直以来,我都想把能给小猪的都给他。虽然我也觉得早教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但是看着那些宝宝快乐的上课,快乐的玩耍,我就想我儿子也该拥有这一切。在博客上看到妈妈们给宝宝吃什么,我也总想买回去让我儿子尝一尝。那些漂亮的但价值不菲的衣服鞋袜总是让我拔不动腿,买回去却很少穿在儿子身上。年前花了三百多块钱订了三份幼儿杂志,儿子一次也没看过,我也很少有时间给他讲述。从小猪出生到现在买了五六辆小车,虽然有一些几乎从来没用过,但是以后碰到他喜欢的我想我还是会买给他。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我很理性,会过日子,不乱买衣服和化妆品,经常在打折商品面前驻足,但是到了我儿子这里似乎就有些不理智了,总有一个想法,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给我的宝贝。

我从来不后悔在小猪身上花钱。早教班学费不菲,但我不后悔;幼儿园收费很高,但我还是准备让他去上。平常生活中我总是容易后悔,现在如果不为儿子做这些,我怕以后会后悔,担心他以后会埋怨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的我没有?”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2/11/25/121de90688fg215.jpg

但是,身边的人对我为儿子这样花钱有些异议,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为他高消费。虽然处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但在儿子身上的花费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既然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什么不花?

 

黑尔斯点评:

昊昊妈妈的心情与许多母亲一样,对自己消费近乎苛刻,但面对孩子时,向来是无怨无悔,大手大脚。无论是孩子需要的,还是自己认为孩子可能喜欢的,统统打包带回家去。昊昊妈妈秉承着“能给孩子的都给孩子,别人有的我也一定都给我的宝贝儿”的信念,带着孩子成长的期盼、携着满意的微笑,冲进家门,无论如何辛苦,听到宝宝一句“妈妈”,再苦再累也心甘。

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似乎爱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似乎不需要学习也能够做得很好。“爱孩子连母鸡也会”,何况聪明智慧的人呢?但现实生活却不停地告诉我们:爱与恨之间仅一步之遥,如果把握不好爱的分寸,因爱生恨的事情却可能发生。

昊昊妈妈爱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为孩子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无论是学费不菲的早教班、收费很高的幼儿园、那些漂亮的但价值不菲的衣服鞋袜还是几百年订的三份幼儿杂志、五六辆小车。这些开销似乎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但仍然坚持着“以后碰到他喜欢的我想我还是会买给他。”事实上,孩子真的喜欢这些吗?买回去衣服却很少穿在儿子身上,家里的小车有一些几乎从来没玩过,家里的幼儿图书很少找时间讲给孩子听,那么购回家中的这些物品几乎失去了其使用价值,也说明这些物品对于孩子几乎没有吸引力。在别人眼中昊昊妈妈是个消费不理智的人,在我看来,别人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2/11/26/121de90f973g215.jpg

也许是以前家长幼年时物质生活的相对匮乏,而在今天“不差钱”的情况下,首先极大热情地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也许要思考一下,这是在满足孩子还是弥补自己幼儿时对物质的需求和渴望?

从对幼儿教育的角度看,也许昊昊妈妈与孩子在一起时多讲些故事,陪着孩子做些游戏,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一起唱唱儿歌,亲密地拥抱孩子,轻轻地抚摩孩子,按摩一下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将能获得更多的亲情、母爱、和快乐,能够满足孩子对依恋的需求。

养育孩子,仅需提供必备的基本物质即可,在孩子提出需求时还要适度地设定一些条件,让孩子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而不是在孩子刚刚提出要求时即满足孩子,更不可在孩子还没有需求时即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将物质堆积在家中。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迟延满足”实验,过程如下:

研究人员发给幼儿园内4岁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糖,就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吃两颗。面对实验人员的要求,孩子表现各有不同。有的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也有的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者头枕双臂做睡觉状,还有的孩子或者自言自语或者以唱歌来转移注意来克制欲望,以期获得了两块糖吃。这些孩子经受了考验。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2/11/26/121de92c561g213.jpg

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无心抵抗诱惑的孩子则经常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之后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同样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延迟满足”实验是否可以给“爱”孩子的家长们一些温馨提示呢?爱一旦过度即为宠爱,而宠爱却是一剂温柔的毒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许多家长仅仅看到幼儿的可爱,忽视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发展心理学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建议妈妈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的成长。

 

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5/13/18/121bae3fc97g21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