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话也是问题

(2008-10-30 09:09:51)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听话也是问题

 

听话的孩子总是让父母省心,在家大人们嘱咐的事情孩子们一一照办,在学校老师说啥就是啥,不打架,不闹事,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深受老师喜爱,可是听话的孩子就都是好孩子吗?家长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渐渐习惯于服从,变得少言寡语,没有了主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马健说,这样“听话”的孩子很有可能是问题儿童。

 

生活中,听话的孩子容易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听话,对家长提出的愿望都可能实现,长时间强化后孩子的思想就会固化下来。比如家长和孩子出去逛街,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要求家长购买,家长认为这玩具可买可不买,但为了向孩子灌输听话的思想,对孩子说些类似你听话我就买的话语,这样就会让孩子心理上认为原来只要我听话,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就会变的听大人的话。还有一种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做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从而得到家长一些惩罚,比如打孩子。孩子为了不被家长打,不愿意接受惩罚,只好妥协,什么事情都听家长的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思想就会变的懒惰,依附于家长的命令。跟别的孩子比这种听话的孩子会显得不成熟,长不大,动手动脑能力相对比较差,成长中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导和命令,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马健说,孩子在三个阶段会表现的不听话,一是在孩子二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的说话比较多。二是在孩子八岁左右,正是小学中年级。孩子在学校接触同学,接受老师的教育,自己接触的知识信息开始增多,家长那里的信息不能满足孩子的获知的欲望,爸妈的权威性因此下降,孩子就会开始从某些方面不听父母的。三是在孩子青春期,孩子开始有些叛逆思想,自己有了想法和判断的能力,认为父母说得话有时候并无道理,为什么还要听了,不听话的意识就会产生。父母如果长期以暴力或强制态度驯服孩子听话,压抑孩子的想法,那孩子也许获得习得性无助之感,也唯命是从了,规避受罚。

 

在调节孩子的思想时,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想法时,如果想法是正确的要适当鼓励孩子,让他以后继续按照那种思考方式独立思考。如果是错误的也不要立即否决,要委婉的告诉孩子你能这样想很好,但某些方面你忘记考虑了,把不好的方面跟他细心讲解,告诫下次想问题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全面的思考。平时生活中,家长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是不可少的,但家长不能把听话与物质奖励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孩子潜意识里形成不听话就会受损失,从而变得被动的听话。要没有目的性的告诉孩子可以得到奖赏。比如家长在给孩子奖励时,可以说:“我们看了一件衣服、玩具、书之类的你肯定喜欢,就给你买了。”而不能强调其实买东西给你是因为你做得某件事我们很满意。

 

除了这些家长还要考虑角色互换,孩子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直以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体会到孩子在对某件事时会如何想如何做的。

 

《保健时报》付静  近期刊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强迫的募捐
后一篇:家长“雷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