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孩子,我不是那意思》之二十八
(2008-09-24 08:39:48)
标签:
育儿 |
分类: 《孩子,我不是那意思》 |
文/北京师范大学
(承接上文)
3.7
经过郝斯每周二次为期三个月的家庭咨询,家庭成员均发生了内在的改变:
李玉枝果然担当起了书法班的班长之职,并加入了公园的老年合唱团,每天晚上与秧歌队的朋友们活跃在立交桥下。她结识了许多老年人,生活变得绚烂多彩,时常相约一起爬山和郊游。她还组织了十几位带孙子、有教育背景的老年朋友一起交流、探讨如何进行隔代教育,减轻儿女的负担,规避因隔代造成的过度关爱行为,她对王灏也理智了许多。
胡丽荣重新梳理时间,推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与单位协商好减少外出培训的工作。她努力准时下班,与王灏签署了互助合作的协议,负责在王灏出现松懈和拖拉时给予温馨提示,以协助王灏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巩固。同时她给婆婆买了赵丽蓉小品的全部DVD光盘。她利用闲暇,陪婆婆看人艺的话剧、逛商场。尽管请了钟点工来做饭,偶尔还是与婆婆一起做顿饭,婆媳关系变得更融洽了。
王立峰再次做了时间管理,放权给得力的下属,与王灏做了锻炼计划。一方面人到中年的他也需要健身,另一方面与王灏一起锻炼建立了一种相互促进和监督的机制。他与胡丽荣协商,待奥运过后,卖掉自己住的房,在学校周围购置一套三居室,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生活,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王灏的学习习惯日渐养成,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变化,可以与班级进度同步了,尽管考试成绩尚不理想,但期末成绩都达到75分以上,尤其令他头疼的数学竟达到了82分,英语成绩也由四五十分,提高到了79分。他与一家人享受着学习带来的成果和乐趣。
王灏每天独自去学校,不再需要奶奶陪护,在班上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不再感觉孤单。时常约一二个同学到家里来做功课,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他的生活半径也拓展得更大,家人放手让他与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活动。每周固定两三个晚上在长安街沿线跑步一个小时,周六日到东单体育场和父亲打一场羽毛球。王灏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变化,坚持爬楼楼也不再喘了,两条腿有劲了,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亲密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