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先诈后骗(2/4)

(2008-09-01 08:39:17)
标签:

休闲

连载:先诈后骗(2/4

 

(提示:分享为了获取间接经验)

 

“你什么时候换号了?”李鸿峰辞职走后,与我有过联系,我存过他的手机号,但现在显示的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我到这里来,就换了号码。”他回答。

“您小子说话咋这味了?”小李是东北人,说话的声音极有特点。

“我出来到这里,当地说话就是这个样子。”对方说。

这一点,我完全可以理解,在一个地方呆上几年,说话的方式也会随着当地人的讲话的方式有一些变化。我在成都呆过半年,回京时,家里人了认为我的声音中充满了南方人的特点,有些字音吐不清楚了。在深圳呆上一段时间,时不时地也会冒出几句“……来的”结构的句子。

“噢,你去广州多久了?”我问。

“我出来已经有几年喽,明天你有时间么?”对方问。

“明天还真没时间,上午要去电视台录节目,下午还有一场讲座。晚上可以,怎么,有什么事情吗?”我问。

“我明天要到北京去,希望和你见个面喽。”

“噢,那好啊。不过明天的时间可不好定,下午要讲到7点钟才结束课程,还不知会不会有学员咨询。我的时间可不能保证,明天晚上再联系吧。我明天上午关机,否则录节目时会有噪音。下午讲课必须调为静音,工作要求不能接电话的。”我将第二天的情况详细做了叙述,免得他到京后打电话找不到我。

“那好那好。”

“你在北京多久?”

“大约四五天的时间。”

“你还想见谁?我替你约一下,我们小聚一下,如何?”

“不用了,我现在就想见你。”(注:此话请注意,与后面内容有对应。)

我似乎满心欢喜,他到北京就想见我,可见他与我还是极友好的关系,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情嘛。

“好的,那明天我们联系。”挂了电话,我将他的号码存入手机中。

回到家,我向夫人汇报说:“明天有个朋友来北京,晚上可能要小聚一下,我晚些回来。”说完,我拿起手机,再次与李鸿峰落实他的信息。

我给他发短信道:“我们通话时在路上,听不清楚你的话,我确信一下,你是李老师?”我称他李老师,有调侃的味道,他比我小七八岁。大家做同事时,他帮过我不少忙。

马上对方回复:“对啊,难道你不记得我这个李老师了?”

我心想:这小子,以前总称我‘马哥’,我也一向称他小李小李的,出去几年在我面前自称老师了。也许他顺我的话说呢,调侃嘛,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后续内容更精彩) 

连载:先诈后骗(1/4)

 

连载:先诈后骗(2/4)

 

连载:先诈后骗(3/4)

连载:先诈后骗(4/4)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8/9/21/5/11c4dbe3407g21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