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先诈后骗(1/4)

标签:
休闲 |
连载:先诈后骗(1/4)
(提示:分享为了获取间接经验)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朋友或老同事,由于工作忙,或在国外多年,偶尔也会因一念之间想起你,突然间来个电话问候一声。这种事情您也许与我一样遇到过。由于N年没有消息,彼此都有了不少变化,包括口音和讲话的方式。
高中一位同学到湖北读了四年大学,学得最经典的语言就是z、c、s与zh、ch、sh分不清了,于是开他玩笑说:“你又发烧(Sāo)了”
另有一位同学到了银川读书,舌头变硬了,张口闭口要吃“冻牛肉”,其实说得是“炖牛肉”。“冻”、“炖”不分啦。
……
一、序曲
前几天邓教授问我有没有同学约我,问他什么事情。他回答说:
“张亮(同学名字)打电话来,说有个老同学来京了,想约几个人一起吃个饭。然后张亮把电话转给那位同学,那位老兄拿起电话来先说:
‘老邓,知道我是谁吗?’
我听声音,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来了,于是回答‘听不出来了,你是谁?’
对方回答说‘做了教授就忘记了兄弟,咱是老同学,想想我是谁?’
我说‘我真听不出你的声音来了。’
对方说‘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你小子真是富贵了,就忘记我了。再想想我是谁?’
我说‘你是张洪?’
‘不是!’
‘李宁?’
‘不是!’
……
最后我也没想起他是谁来。然后我说,我最近太忙,晚上要带孩子,没空一起聚了。再找机会吧。我就挂了电话。到现在我还不知道那人是谁,他还就是不说自己名字。”
哈哈哈笑过后,我说:“同学之间就是爱瞎逗,甭管是谁,再遇到这样的就骂他一顿!不过,几年都不联系的人,估计也不是什么比较亲近的关系,爱谁谁吧。”
二、情节再现
下午5点30分,我讲完课从酒店出来。这是下班高峰时间,街上声音有些嘈杂。我找开手机,准备返回家中,此时,手机响起。
我习惯性地按下接通键,“喂,您好!”
“马健,你好啊。”声音传出,有明显的广东一代普通话的味道。
直呼我名字的人,大多是比较熟悉的人,否则,对方会称呼我为“马老师”或“马先生”。
“听出我是谁了吗?”对方说。
“您是?”
“我的声音你怎么听不出来啦?”
由于外面声音有些乱,于是大脑迅速将与此音质接近的熟人的名字过了一遍。我对声音比较敏感,也能从讲普通话的人群中根据其发音大约分谁是山东的、谁是河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宁夏、甘肃……。我根据对方的音质,大致推测后,锁定五年前从单位辞职的一位同事“小李”,于是说:“你是李鸿峰(化名)?”
“对啊,就似(是)我啦。”对方马上接话。
(后续内容更精彩)
连载:先诈后骗(2/4) |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8/9/21/5/11c4dbe3407g2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