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孩子,我不是那意思》之十七

(2008-08-09 18:31:33)
标签:

育儿

分类: 《孩子,我不是那意思》

 【连载】《孩子,我不是那意思》之十七

 

文/北京师范大学  马健

(承接上文)  

9.电视媒体的案例

 

郝斯活动了一下腰,开始归纳咨询案例。此时手机铃声响了,是电视台邀请他参加录制一期节目,编导介绍说:“这是一对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夫妻,他们生下儿子大江后留在江西老家让奶奶看管,现在大江已经15岁了。在北京15年中,为了春节能够多挣些钱,也节省往返的路费,他们很少回家。每年春节前把一年的积蓄寄回老家。今年初,奶奶去世了,他们不得不接孩子来北京一起生活。他们给大江找了学校学习,却发现孩子根本不去读书,且时常与父母发生口角。于是,大江父母觉得既然孩子不想念书,那就和他们一起做生意。早上夫妇俩就把孩子叫起床,一家三口直奔柜台。孩子根本无法承受这种生活,于是与父母出现对立状态,在家天天哭着想奶奶,他也不想活了。父母面对孩子的表现极端无奈,于是转为以物质和金钱来讨好孩子……。现在这孩子整天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吧。家长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现在寻求电视台的帮助。”

郝斯听完情况,分析说:“这期节目可能涉及到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大江对奶奶的思念。奶奶的去世,无疑是大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他与教养者的生死别离,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8/18/4/11c0f0da072g213.jpg

第二,大江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北京,他将有一段时间的调适过程。

第三,大江与父母沟通不畅,不仅表现在青春期的叛逆,更主要是由于他与父母的陌生及彼此的心理防卫与隔阂。

第四,大江被父母强行从事生意,对于一向被奶奶溺爱的他而言,更是一种打击。这件事情又激起了他对父母的反抗。

……”

郝斯了解到这是一起留守儿童的亲子个案,他调整了工作时间,答应准时出场。

话音刚落,电话再次响起。另一位编导邀请郝斯做节目嘉宾。编导仍然是先介绍了录制节目的基本内容:小华(化名)是北京某中学一位15岁的初中三年级学生,父母均系山东某地方的官员。他们借助相关的政策,5年前为10岁的儿子小华办理了北京户口。父母将小华安排在寄宿制的学校读小学四年级,委托由在北京生活的一位远房亲戚吴先生代为照顾小华周六日的生活。5年的光景一晃而过,面临中考,小华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自上初三始,小华就打电话告诉吴先生他的时间紧张、作业量大,以后的周末就在学校用心读书。已经有三个月没见到小华的影子吴先生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问小华病情如何。吴先生感到很吃惊,经过与老师的交流后,发现小华以生病为由已经离开学校快两周了。吴先生立即通知小华的家长,通过向同学了解情况,终于在一家网吧里发现小华的影子。通过编导与小华的交流了解到:小华学习成绩较差,有话无处诉,认为父母将他抛弃,在北京生活没有安全感,与北京的同学不平等,缺少最基本的尊严。只有在网络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之前偶尔偷偷外出玩游戏,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将兴趣转移到网络上,两周以来,他吃喝在网吧,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已经在虚拟的网络中有一定的职权,他认为这才是有价值的生活。小华父母因此而懊恼,希望电视台能提供帮助。

郝斯听完编导的介绍,为了促成节目更大的影响而不是就事论事,他将自己在某私立学校对学生的调研情况向编导做了介绍。

郝斯讲道一些父母因为工作忙和当地教育的落后,将子女送往北京私立学校寄宿就读,以达到令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目的。其中一个学生的一番话,让郝斯体验到这些学生的无耐和悲凉,郝斯不由得回忆当时的情境。

学生:“老师,你知道吗?我恨我的父母!我根本不相信他们!他们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以北京的教育比我们当地好为借口,把我送到北京,象扔垃圾一样,扔下我就不管了。”

郝斯:“你对父母把你送来北京读书,与你距离太远,难以见面感到不满。他们是否什么什么也不管你呢?”

学生:“他们就知道给我寄钱,就知道钱、钱、钱!老师,现在当您面,我打个电话给他们,不过一小时,我的卡上就有钱了。而且要多少给多少。我有花不完的钱,但钱给替代感情吗?我看到那些与父母在一起的儿童就羡慕并嫉妒。我多么渴望搂着爸爸脖子、躺在妈妈怀中的景象发生在我的身上而不是电视中;我多么渴望节假日能够一家三口手牵手出现在公园里、游乐场;我多么渴望买妈妈能往我碗里加菜笑着对我说‘慢点吃,别着急’。但我知道,钱对他们更重要!即使到了寒暑假,他们也让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出国旅游活动,满口说得是让我有国际视野,将来在社会上能站住脚,其实,他们就是不想让我回家,怕我给他们添麻烦。”

郝斯:“你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这样一家高高兴兴,比什么都快乐,是吗?”

学生:“是。我知道这不可能。他们忙着挣钱,说是为我打拚一遍天地做财力准备,将来还要把我送到国外去读书。哼!国外有什么好?!他们就是不想要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我控制不住眼泪,晚上藏在被子里偷偷哭。现在我不哭了,眼泪已经流光了。”

郝斯:“你认为与父母在一起共享天伦比是件幸福的事情,是你向往的一种快乐无比的生活。”

……

郝斯讲完,自言自语地说:“孩子不是宠物,想送走就送走,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实实在在的在一起”。他答应了编导的邀请,准时出席录制节目。

郝斯吃过午饭,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准备接待215分采访的记者。

(后续内容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