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师姐姜筠谈面对媒体
文/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
马健
中午与师姐姜筠相约共进午餐,虽然我们办公地点相隔不足千米,但找时间相聚一下的机会并不多。
吃饭、聊天,无主题,散漫地说着。
师姐在电视上露面较我要早一些,无意间与她聊起上电视媒体的利弊,我们达成共识。
在北京这地界,是个强龙聚集的地方,因此,即使上电视媒体最好“少说话,说对话”。尤其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圈子里,几乎随便问问迎面过来的人,都有可能是一位博士、某领域的专家、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我们做为一个小人物,不懂的,不了解的,不知道的,没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一方面要静心修炼自己的内功,深入学习,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做人做事不可张扬,本本分分地生活。
我们也时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专家”,讲内容抓不住焦点,做节目太随意,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可讲的可不讲的都讲,成为电视上的常客而忽视了个人的学习和进步,时常也发现有的人观念陈旧,将过时的理论来解释今天的问题。
电视媒体,捧也是你,摔也是你,关键在自己。
在某台看一期亲子节目,来访者问:“我的孩子不好好念书,我该怎么办?”
“专家”回答:“我的孩子也有不想念书的时候,那我就告诉他,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干粗活累活,好好读书就可以上大学,做白领,以后挣钱也多。”我听着,汗从脸上流到心里,在这寒冬的季节,迅速结成了冰。
我无言……
师姐埋单了,我们彼此温馨提示:电视媒体只提供了一个机会,千万别在大众面前,在更专业的人士面前献丑,学会自我保护的最基本的功夫就是个人的进步和终身的学习。
我重申了我余生四十年的三件事:
第一,尽可能以先进的理念与更多的学员分享我的课程--将培训做为主业,做一个称职的职业培训师。
第二,以更多的时间学习,并写出自己的思想--将写作视为第二重要工作,努力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每月不超过20小时的个案咨询--把咨询做为工作的第三位,也是末位。
附带接触一些媒体,无论电视、电台、杂志、报纸、网络,做些实在的个人宣传。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1/8/8/28/117f395bbf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