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谁在电视上述说心事
文/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
自从央视十二套开设《心理访谈》栏目,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以多种名目开设此类栏目。我们知道,电视台的智慧是极高的,尤其在模仿秀这一方面,尽其所能。
既然开设了这样的栏目,谁来上镜出场扮演来访者讲故事呢?据我观察有这样几类人:
第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人。他们希望通过电视台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无论是教子的、交友的、婚姻的、还是婆媳矛盾、与东家的斗争等等。事实上,不太可能通过媒体来解决您的问题和困扰。我们可以通过多家电视来看媒体的呈现方式:首先通过主持人与来访者的问答,故事或问题再现;然后咨询师点评或指出问题;最后主持人总结归纳。
电视媒体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另外出于收视率的考虑,可能还要抓住观众更感兴趣的内容。当然,有些主持人也谈到,不可能通过一个节目就能够解决多年的积怨。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1/8/8/23/117f393320e.jpg第二,就想诉说心中的痛,揭露事实“真相”。将电视媒体作为一个可以发泄的渠道,通过电视,尽可能呈现自己心目中的事实,将自己的委屈与不被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也有人的目的是想把某人的嘴脸在媒体面前揭开,公示于众。
这样的目的比较容易达到,尽管来访者脸部“打了保护”,但熟悉的人依然可以听声听事儿,判断出这是什么人在说什么事。陌生人听听,多一点对人间百态的认识。当然,媒体也受到多种限制,如果一味地打击和谩骂对方,后期编导会把不能通过审核的内容剪去。
第三,找不到解决问题渠道的人。一些来访者不知道以什么途径解决心理问题,打电话给电视台,通过前期与编导的沟通,答应走上屏幕。
……
我以为主要是以上三种类型的人士,其他的请您补充了。
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