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家庭爱情健康生活 |
分类: 亲子教育 |
亲子教育中的储蓄与贷款
文/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
我的同乡、好友、大学同学的5岁的儿子认我做干爹,因此,对这个儿子有了一份特别的关照,时常进入他的家庭,观察儿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教育氛围。
非常遗憾的是:好友夫妻二人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有分歧,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并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发生争吵。
一天,我再次登门,因为是二十多年的朋友,他们夫妻在我面前豪不掩饰彼此的态度,依然是因为孩子的一些事情发生辩论。我在另一个房间仔细听,听他们之间的对话,也在用心“听”孩子的表现。听到孩子在说:“爸爸、妈妈你们别大声说话了,我不想让你们再吵了。我求你们了。”
孩子的话,并没有阻止夫妻二人的争执,辩论依然继续。当说尽一切想说的话后,声音嘎然而止,进入沉默状态。一种静,一种可怕的争吵之后的安静。
我将儿子抱到房间,问他:“你刚才说不想让爸爸、妈妈大声说话,他们经常大声说话吗?”
儿子点头说:“是”。
“你愿意让爸爸、妈妈小一点声音说话,请他们不要争论,是吗?”
儿子说:“是。”
“当他们大声说话时,你有什么感觉?”我继续问。
“他们不是好朋友了,他们生气了。我不想看他们这样。”
我让孩子在房间里玩一会儿,转身与同学夫妻去交流。我和他们谈到孩子的看法,同时讲到生活在争吵中的孩子,可能会复制他们的生活模式。不经意间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如同在孩子成长的银行中做了储蓄,这一笔储蓄可以作为孩子独立的起动资金,借此他可以与人友好相处、能够独立生活、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孩子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之中,亦如在银行中做了贷款,尽管每次贷款不多,但日积月累再加上高额的贷款利息,这一笔账会记在父母身上,当孩子发生一些重大问题时,这笔账将需要父母一并还清,那时再后悔,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我所做的咨询中,许多家长因为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问题,导致子女长大后一系列心理问题,家长悔之,晚矣!”
这一番话说完,他们进入了沉思状态。
昨天,陪他们夫妻参加儿子的感统训练,我问:“儿子已经参加一段时间的感统训练了,他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
母亲说:“变化是有,但我不知是因为参加感统训练的变化,还是因为我态度的变化导致孩子的变化。以前的确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常对孩子发火,一旦看到他的毛病我就急,急得和孩子大声喊叫。上次你提到的对孩子成长储蓄和贷款的比喻,我想了许多。我们的方法的确是从孩子那里贷款了,对孩子指责、命令、比较、要求十全十美……,孩子没做到,我们要求却很高,为此我们俩口子经常争吵。我的确是想让儿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处处受到表扬,很少关注孩子的优点,结果孩子的优点没有发扬,缺点却越说越多了。现在我的心态不同了,我也不想连本待利等到孩子问题更多的时候再一并偿还,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多做一些储蓄吧。”
“是的,我们都有银行贷款的经历,我们也知道银行贷款不是件好玩的事情,谁贷款谁偿还,我也在考虑这个比喻的适切性,的确有一定道理。”我转身问儿子:“儿子,你感觉最近爸爸、妈妈有些变化吗?”
“他们不大声说话了,爸爸、妈妈不和我急了。”儿子说。
“你愿意与现在的爸爸、妈妈相处还是想和以前大声说话的他们相处?”我继续问道。
“当然是现在的爸爸、妈妈啦。”
我与孩子的母亲对视一下,看到他的笑容。
态度改变,一切跟着改变。我们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小小伤害,并不是立竿见影,即刻见到不良的效果,它只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良好的教养亦然,但孩子每一点点的进步,都将为他将来的成长提供巨大的支持。
“储蓄还是贷款,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令家长深思的问题。
欢迎对此观点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