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一丁点的眼睛看热点 |
《靖国神社》宣传海报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对“靖国神社”都有着深刻的记忆,抗日战争中,日本战败,好多曾经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被供奉在那里,从此,这四个字,就让中国人铭刻在心,成了我们国人心里的一个疙瘩,特别是上世界八十年代了,包括小泉纯一郎在内的,日本政府首脑频频在“8.15”这一天公开参拜靖国神社,更是让中国人感觉到无比的愤慨。但与此同时,国人对“靖国神社”的了解却又知之甚少,直到有一天,一个叫李缨的中国导演,历经十年时间准备,在日本开机拍摄了一部叫《靖国神社》的写实记录片,才让我们中国人有机会开始对靖国神社有另外的一个认识,而日本人呢?却因此陷了入恐慌之中。
由于题材的敏感,影片尚未公映就引起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一些右翼媒体甚至以“没有屠杀”为标题,来大肆宣扬《靖国神社》是一部“反日电影”,他们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众来抵制这部真实的记录片,更为严重的是,《靖国神社》虽然在日本取得了公映权,但却遭到了来自官方的强烈阻挠,《靖国神社》在日本发行公司接到文化厅的通知,要借录影带副本为稻田朋美等国会议员举办“特别试映会”,3月12日,为国会议员举办的试映会召开。发行公司以文化厅协助的名义向全部国会议员紧急发出了邀请,结果前所未有的集合了八十多位议员及议员代理。同时,稻田朋美启动她作为国会议员的国政调查权,通过文化厅调查李缨在日本创办的电影制作公司“龙影”是否为日本公司,并要求公开振兴会资助的全部材料,其中包括《靖国》的整个拍摄计划和中国合作制作方的资料。
一部记录片,何以在日本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关键词一、导演是中国人
《靖国神社》导演,李缨
该片在日本引起官方的足够重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导演是中国人,日本国会议员的国政调查中也说,导演是中国人,这是一部反日电影,因为众所周知的关系,中国人和日本人,就像是一对反义词,是根本不愿意在同一个语境下出现的,即使出现,也是互相攻击,虽然两国官言一直宣传睦邻友好,但就国人而言,特别是中国人,这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这不一个协议两个宣言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可以忘记的事情,除非让中国也侵略日本一次。所以说,日本人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只要是中国人拍的电话,肯定是反日的,就像我们觉得,只要是鬼子,就没有好东西一样。
关键词二、“靖国神社”太敏感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对于日本来说,既是日本天皇的战争祭坛,又是日本一个表情最为复杂的舞台。它是日本“大魂”的精神堡垒,战争与和平,生与死,殖民主义与爱国主义,名誉与羞耻,宗教与政治,右翼与左翼,不断在这个舞台上交锋呐喊,所以在日本电影史上也没人拍过这个题材,何况还是一个中国导演,所以只要拍的是“靖国神社”,即使是纯粹的记录片,也会引来众多非议,“靖国神社”本身主是一个充满议的地方,不仅仅对中国人是如此,对日本各派势力,也是一样。
在靖国神社中,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神体不是墓牌,也不是匾额,而是一把被供奉在密室中的日本军刀,即所谓的“靖国刀”。《靖国神社》就是用军刀贯穿始末的。曾为靖国神社制作军刀的老刀匠,目前仅存一人在世,影片就是以对他的采访为主线展开。
“菊花”和“军刀”,都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在全长120分钟的《靖国神社》中,日本人究竟是更爱“菊花”,还是更爱“军刀”呢?影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展示了围绕靖国神社争议双方的不同观点,留给观众自己思考。
一丁点博文版权归其本人所有,如需转载及其他业务请联系:
MSN:swc5002@hotmail.com
QQ:79926530
QQ群:2249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