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真堂思语:读艾略特《岩石》

(2010-12-13 22:08:20)
标签:

庄子

艾略特

分类: 守真堂夜话

    关于T.S.艾略特(1888-1965):

    (百度资料)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父是牧师,曾任大学校长。父亲经商,母亲是诗人,写过宗教诗歌。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接触过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家颇感兴趣,也曾受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914年,艾略特结识了美国诗人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并定居伦敦,先后做过教师和银行职员等。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任主编至1939年。1927年加入英国籍。艾略特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即使在本世纪审视T.S.艾略特,他仍然不失其大家风范。但是与艾略特同时代留在美国国内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派诗人们特别厌恶艾略特,原因是他们认为艾略特属于留居欧洲大陆向美国诗坛散布欧洲文风的人。

    美国人说艾略特“崇英媚欧”,艾略特也的确在1948年获得英国皇家勋章并且非常珍视胜过同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艾略特的气质是美国人的气质,诗歌流露的也是美国人的感情。与艾略特一样出生在美国,移居欧洲的现代文学领军人物庞德说,他自己和艾略特(虽然离开美国移居欧洲)一样严重地染上了“美国病毒”,甚至比艾略特被染的“美国病毒”更严重,以致他们日日夜夜必须对付这个病毒。艾略特对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形成,对美国现代派诗歌审美标准的确立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之所以读到艾略特的《岩石》这首诗,是因为在随手翻看台湾大学杜保瑞博士所著的《庄周梦蝶》一书时,看到此书的总策划高大威在书中有一篇短文“天光云影共徘徊”,其中用了艾略特《岩石》中的诗句:“我们在知识上所遗失的智慧在哪里?我们在资讯中所遗失的知识在哪里?”

    记得小时候父母工作单位放电影是在露天的操场上,我们都早早就去放上小凳子占地方,后来刚刚有电视也总要到邻居家里去看,看的就那几部电影,以致几乎能够从头背到尾,现在信息量很大但是又能记住什么呢?只是心被搅得乱乱的。没想到在《庄周梦蝶》这一个再传统不过的“梦”中,竟然有外国人写的诗句,因此翻出艾略特的诗《岩石》来读,发现在这首诗中有很多好的诗句值得大家分享:

 

  思想和行动无穷尽的循环,

  无穷尽的创造,无穷尽的试验,

  带来的是运动而不是静止的学识;

  (呵呵,谁说生命在于运动?外国人也认为静功很重要。)

  是讲话而不是沉默的学识,

  是词语的学识,是对道的无知。(呵呵,老外也知道学识不等同于“道”)

  我们一切的学识带我们接近我们的无知,。

  我们一切的无知带我们接近死亡。

 

  指挥着交通的1000个警察,

  不能告诉你为何来,并且向何处去。

 

  人们原本应该依靠爱而紧紧团聚在一起,

  现在,人们住在一起是为了赚互相的钱。

 

  这里是体面的不信神的民众;

  他们唯一的纪念物是柏油路和1000个丢失的高尔夫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