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书写现状及思考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11年了,目睹了历届学生的书写,虽然说总体上是在进步,但学生的书写现状与教育投入相比,仍然不令人乐观,其中所存在的大量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学生书写现状描述。
书写规范,美观,有一定功力的,占到初中生总人数的20%;书写工整,端正,字迹清晰的,约占总人数的%;书写不够认真,笔画和间架结构不算合理,但还能认清的约占20%;书写难看潦草的,占到20%;书写特别难看潦草,不易辨认的约占20%。这些分类和数据或许不够科学,或许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学生书写不容乐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原因分析。
从道理上讲,从小学起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他们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经过至少六年的训练,应该有比较理想的结果。事实上,由于班额的膨胀,师资水平的差异,以及评价制度的不完善等各种复杂的原因,小学毕业生有很大比例并未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字”的要求。
“课标”对小学阶段的书写有以下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显然,小学毕业的学生有相当比例没有达到第三学段甚至前面学段的要求。
初中阶段即第四学段(7~9年级)的书写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然而,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地方学校和教师教学的重点更多地放到阅读与写作方面,也开始关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依然重视识字教学,却在写字部分明显投入精力不够。虽然教科书后都有关于书写、书法的介绍文字,但并未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据笔者观察,初中生有70%以上存在握笔姿势、坐姿不正确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他们书写质量无法保证。
但是,影响学生书写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也许是造成初中生目前书写现状的最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与书写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没有足够多的联系,写字教学的力度是否还能足够大呢?最近几年,不少地方也在考试评价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考试中专门列出了一项书写分,从2分到5分不等。在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书写也成为几个重要评分依据之一,但是,这又有多少实际的可操作性呢?
三、对策。
1、提高认识,从教师书写规范字做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对汉字的美产生兴趣,从而在心理上渴望写好汉字。
2、采取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细致系统的工作。
(1)纠正不良书写姿势。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比较顽固的错误书写姿势,再纠正他们的姿势反而影响他们书写的质量和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他们讲清正确的书写姿势的重要性——科学,合理,使手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保护视力等等。这个工作并不轻松,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纠正,直至他们得心应手地以正确的书写姿势流畅地书写为止。
(2)有的放矢地进行写字指导。学生的书写问题,有的是笔画方面的,有的是间架结构方面的,更多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怎么办?必须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书写风格的字帖,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书写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一笔一画开始练习,从一个个例字开始练习。如:
有的学生字大,结构松散,就需要用回宫格练字纸约束一下,而字帖则不适合用庞中华的。有的学生字纤弱细长,则需要选择田字格或者米字格的练字纸,看清笔画的分布,讲求合理布局。有的学生字体歪斜不对称,则需要帮他们找到规律,以最简练而又有可操作性的口诀加以指导。如:“看准中心,讲求对称”。有的学生字体没有“骨气”,缺少方块字的硬朗,基本问题一定出在笔画上,则需指导他们从规范的基本笔画开始练习……可以说,学生缺少的不是字帖,是最适合他的字帖;学生缺少的不是书写,是有具体指导的书写;学生缺少的不是热情,是恰如其分的鼓励;学生缺少的不是行动,是行动之后长久的坚持……
(3)科学合理的训练梯度。学生书写,每一个阶段需要达到的要求是什么?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动态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书写水平档案,定期(如每隔一个月)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发现进步与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互相评比,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4)持久的恒心。与其说长期进行科学的写字训练是在考验学生,倒不如说是在考验老师的决心、耐心与恒心。教师自己就要对指导学生书写有长远的目标,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有创造奇迹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书写在一点一滴中慢慢进步的时候,老师的成就感和学生是同样的。
以上只是改进当前初中生书写局面的部分想法,如果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多观察,多研究,多思考,多学习,多总结,快行动,就一定能受到明显的效果。
补充:
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切实提高书写水平
当前初中生书写存在的问题大体上分为写字问题和文面问题。
一、写字问题。可以就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纠正不良书写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眼与桌面距离一尺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本子,本子要放正。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即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但不少学生并未做到的“一尺一寸一拳头”。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比较顽固的错误书写姿势,再纠正他们的姿势在短时间内反而影响他们书写的质量和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他们讲清正确的书写姿势的重要性——科学,合理,使手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保护视力,保护脊椎等等。这个工作并不轻松,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纠正,直至他们得心应手地以正确的书写姿势流畅地书写为止。
(二)有的放矢地进行写字指导。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工作。学生的写字问题,有的是笔画方面的,有的是间架结构方面的,更多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怎么办?必须帮助学生分析自己书写存在的具体问题,选择最适合他书写风格的字帖,从一笔一画开始练习,从一个个例字开始练习。初中生“问题字体”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松散臃肿型。有的学生字体庞大,结构松散,就需要用回宫格练字纸约束一下,而常见的庞中华字帖不太适合这些学生。
②细长纤弱型。有的学生字体瘦长,宽度不够,则需要选择田字格或者米字格的练字纸。特别强调带有“横”画的笔画写到位,而有意识地缩短“竖”画的长度,以便使笔画合理搭配,字体方正。
③浑圆外凸型。有的学生字体缺少方块汉字的方正规则,总体呈现一种“圆”的形状,需要特别强调“横平竖直”,讲求“骨气”。
④歪歪扭扭型。不少学生字体没有中心,站立不稳,则需强调“找准中心,讲求对称”。
⑤潦草连笔型。这类学生往往是为完成大量作业“练就”的这种“连笔功夫”。而且,这些学生的字总体上呈自右上往左下倾斜,右下角往往写不到位,就急忙赶着写下一个字。对这类学生,必须强调“慢一点,再慢一点”,字的最后一个笔画尤其要写到位。
⑥拥挤杂乱型。这部分学生书写时好像把一些笔画生硬地挤压着乱堆在一起,很难辨认。这些学生一定要临摹结合着来练字,不贪多,不图快,只求练一个字,成一个字,逐渐掌握字的结构,写好字的笔画。
⑦混合型。不少学生字体很难归于以上某一种类型,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但只要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够提高书写水平。
(三)科学合理的训练梯度。学生写字,每一个阶段需要达到的要求是什么?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动态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写字水平档案,定期(如每隔一个月)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发现进步与问题,以更好地发扬优点,改进缺点,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互相评比,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四)持久的恒心。与其说长期进行科学的写字训练是在考验学生,倒不如说是在考验老师的决心、耐心与恒心。教师自己就要对指导学生书写有长远的目标,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有创造奇迹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书写在一点一滴中慢慢进步的时候,老师的成就感和学生是同样的。
二、文面问题。初中老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写字很好的同学却有着乱涂乱画的习惯,导致文面脏乱。在中考高考试卷中,也常常遇到这类作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曾采用以下一些做法对文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加以指导,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比较刺激”法。在学生作业中挑选文面整洁与乱涂乱画的放在一起比较(最好是挑选学习程度差别不大的学生,这样才有可比性),让有乱勾画习惯的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差异,从而刺激他的好胜心,使他愿意为纠正不良习惯而付出努力。
(二)“技术统计”法。笼统地指责学生乱勾画往往并不能让他们彻底纠正坏习惯,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跟踪指导。可以用数据来说话。具体做法是:在学生日常作业中,用红笔圈出他勾画的地方,做一个数据统计,要求他每次都要减少勾画次数。长此以往,学生在书写时注意力集中了,勾画现象明显减少。
(三)“全体动员”法。学生书写是需要一个好的氛围的。需要各科老师通力合作,特别是取得班主任和家长的有力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进步。对书写优秀者,可以在班内张贴他们的作业,对进步大的同学更应大力表扬,使写一笔好字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