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你是健康主义者 3D电影有害身体健康

(2012-11-02 11:49:26)
标签:

杂谈

为什么3D电影有害身体健康,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明白3D电影是怎么拍的。如果你搞明白了3D电影形成原因,以及国内3D电影的质量与设施,你会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整部电影都是对我们身体的摧残啊!文_曾明辉

背景板

3D眼镜的原理:偏振光

所有的3D电影,包括那些2D转3D的伪3D,在观看的时候,都会要你戴上一副眼镜,大多数影院说这眼镜弄坏了要赔100块,其实吧,所谓3D眼镜就是两片偏振膜,这东西在淘宝上大大的有,查了一下:iPhone手机屏幕大小的偏振膜,最便宜的只要人民币2元。

这么便宜的东西就能生成3D电影了?当然不是。3D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用两个摄像机镜头模拟人的左右双眼进行拍摄。

3D眼镜就在这时登场了。刚才你已经知道其实这玩意叫做偏振膜,当然,你没有看到的是,左右电影放映机的镜头前,也早早就装上了偏振膜。这玩意的作用是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首先你要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偏振光则是具有一定振动方向的光——人眼无法辨别偏振光,但通过偏振膜可以观察到偏振光的与众不同,比如笔记本电脑屏幕发出的光就是偏振光。

总之,如果定义左放映机前偏振膜的角度为0度,那么右放映机前的角度必须为90度;3D眼镜的左镜也必须为0度,右镜为90度。一个用心的导演会在技术部门的辅助下,认认真真地在拍摄时计算左右摄像机的距离差和角度差,并时刻校准,有分析称,大多数人类大脑并不擅长将两幅差异超过2.5%的图像融合为一体,所以如果左右两台摄像机形成的视差太大,3D图像会因为视差不符合平时的距离经验而变得非常诡异。

科学馆

3D影响身体真相:你为什么会感到头晕

了解以上原理,我们首先可以确认:两眼视力相差太大的人不适合看3D电影,因为这类观众实际上也就能看清一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3D效果形同虚设。

其次我们还可以确认,由于大脑要比往常更频繁地指挥眼部肌肉以适应远近感觉不断变化的立体画面,适当地看3D电影实际上还可以锻炼视力。

喂喂,你的标题不是写3D电影有害身体健康么,你丫精神分裂啊?

不不,我们还是来看3D电影原理——一部成功的3D电影,至少要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技术部门要保证拍摄时的精细,不然左右摄影机角度、距离差别稍稍过大,就会让观众大脑感到相当困惑——根据国内电影拼命赶进度的现状,我觉得这个要求过高了,比如徐克的《龙门飞甲》,开机到上映也就一年多。其次,3D眼镜也是大有讲究的,根据工艺和材质的不同,它们的起偏性能也有差别,好的偏振膜偏振可达99.5%,而偏振差的,则会导致左眼看到本不应看到的右放映机的模糊画面,与左放映机的画面叠在一起,而同时右眼也看到左放映机的模糊画面,从而产生头晕、恶心等生理上的不适。依靠硬板纸、502胶水和2块钱的偏振膜我们可以DIY一副3D眼镜,但我们也在淘宝上看到800元的美国生产的3D眼镜,至于国内电影院提供的3D眼镜成本多少,这个实在不好乱猜……

另外,实际上,市面上的3D电影,其实大多数都是2D转3D的,这才是真正的苦活累活,以目前的技术,只能在电脑上一帧一帧地将原来拍摄的每一帧画面分成3D电影所需要的左右眼两幅画面,然后抠像,拉大景深,调节色彩,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否则,离奇、不合逻辑的画面对于观众的大脑则又是一次摧残。一部90分钟电影就有超过10万帧图像,这令2D转3D相当耗费时间,我们知道卡梅隆把《泰坦尼克号》转成3D,找了450个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两年。至于魔幻大片《画皮Ⅱ》么,连拍摄加后期也是只有一年。

3D电影无疑是电影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现在,我们还是离远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