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人会把消费的概念放在第一位,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多20块钱看3D是一种消费方式,但他们没想过的是,这根本就是片方骗钱的一种手段,中国电影转制3D往往是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成本极低,而票价则高得吓人,更主要的是,如果有一天你不愿意去看3D了,你会发现,电影院里根本不存在2D的场次。
采写_本刊记者 张燕 吴笑丛
背景板
《画皮II》用1000万成本所赢得的利润
《画皮Ⅱ》迄今为止成为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打破了《让子弹飞》创下的纪录,如无意外,它很可能也是本年度票房最高的华语片。如果我们稍稍算一下账,便可以知道在这过7亿的票房内,因为3D转制带来的巨额利润。根据片方在上映前发布的数据,后期3D转制成本追加了1000万,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片方取消了2D、3D同时在内地上映,而只提供了3D版本供内地观众消费,这种限制手段换句话说视同强制消费,通常来说,内地一部电影票价80元左右,3D则是100元到120元浮动,即便各大影院都有优惠券出售,也会要求40元的优惠券看3D时得再加20元现金,这样一来,就造成《画皮Ⅱ》观影人数不是最多的,但票房是中国史上最高的。而根据华谊兄弟10月份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画皮Ⅱ》创收8313万,其中票房分账、和版权销售收入为8113万,衍生收入为200万,值得一提的是,华谊只是《画皮Ⅱ》的其中一个投资方。
当然,更关键的问题是,《画皮Ⅱ》的3D版效果就连剧组自己都承认制作工时不足,制片人庞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表示如果能再给两个月时间,某些地方能做得比较精细。
在制作不足的情况下,影片却依旧只提供3D版本,这无疑是赤裸裸的市场圈钱行为。
科学馆
为什么业内如此热衷于转3D:多收个三五两
根据艺恩咨询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3D银幕数量发展迅猛,从最初的82块增加到现在的5355块,2011年3D银幕增长率虽然较前2年有所降低,不过3D银幕增长数量却达到3335块,占数字银幕和全部商业银幕的比例分别为64%和58%。在国产电影没有尝到3D后期转制甜头之前,这个巨大的银幕蛋糕都被每年的进口分账大片所占据,但这对于希望每个星期都有新片上映的院线来说,3D片源实在太少了。也就是说,在如今这个“占厅为王”的时代,如果你推出一部3D电影,选择一个好的档期出击,基本就多出了5000多块银幕数为你所有,无任何竞争对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是,当你可以用不过千万的3D后期转制技术实现这一占厅占市场的行为,进行3D换血包装就在所难免。
另外,好莱坞的压力也是一个原因,在好莱坞大举进攻的前提下,多收个三五两成了各大片商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从有效的观众群中收刮更大的利润,如何以低成本获取大回报,他们找到了转制3D这一项利器,这样一来,既不增加多少成本,又能赚得丰厚回报,何乐不为?
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观众的接受度。如果3D不在中国这么流行,你就是变成4D5D也没人理睬,而偏偏中国人对3D的热情比之iPhone有增不减,在我刊的一次调查中,随机调查的36人毫不犹豫会选择3d电影的多达17人,一位90后观众则给记者打起了形象的比方:“3D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新鲜,就像iPhone4、iPhone4S能成为街机,就是因为大家喜欢跟随潮流、追求最新的科技,所以有了3D人们就大批跟着潮流去看3D,不然大家都在讨论3D结果你没看过,那就out了。”而关于昂贵的票价,许多人也是十分大方,“和朋友一起来看电影就是图个开心,如果为了节省十几块钱选2D在朋友面前会显得有点寒碜吧,”有这样“支持国产电影”的观众,中国电影“欣欣向荣”也就是必然的了,这想必也是中国大而空的电影盛行的原因之一吧。
调查
业内人的理由:市场需要
在《画皮II》小成本后制3D尝到甜头后,国产大片们纷纷进行3D改造计划,在华谊与IMAX合作宣布年内四部电影都将推出IMAX版后,事关圈钱的质疑再度高涨,但王中磊否认圈钱说,他表示,“发行方对于3D电影的定价只比普通电影贵5块钱,IMAX电影也只贵10块钱,最终票价是影院来定,我们不能掌握终端票价。”值得一提的是,王中磊强调,质疑3D圈钱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之所以推出3D版本归根结底是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这是市场所需。而且他认为,当电影制作方希望通过技术带给电影不同的尝试时,观众应该给国产电影更多的机会,而不要只允许好莱坞电影拍3D或者放IMAX版本。
某院线经理在接受周刊采访时也表示,观众还是喜欢看3D电影的,因为进电影院就是要看不一般的视觉效果,至于是不是后制骗钱,他则称普通观众并不太关心这件事,他们更关心今天他能看到什么大片、新片。
http://www.smweekly.com/photocenter/2012/201242/a/P634871954314693709.jpg多数3D只是骗钱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