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做迷失自我一族

(2017-11-19 18:10:56)
标签:

时评

杂谈

教育

分类: 德先生谈人生

今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达2539.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53%。看来“剁手党”们并没有剁手。家里已有20双鞋,但这双鞋只要1000元,上月买的那双鞋还要2000元呢……“剁手党”首先考虑的不是需不需要,而是划不划算;到自助餐厅吃饭也是如此,不是吃自己爱吃的,而是看吃什么划算……

问题就在这里——有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总是抓不到事物的主题和本质,而在乎表象和细枝末节,不仅仅表现在消费方面。过得幸不幸福,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嫁了“高富帅”,娶了美女,别人羡慕就非常受用了,而不在于自己的感受;高考填报志愿,听人说学管理好可做官,那我也填管理专业,听人说学计算机好易出国,那我也填计算机专业;求职就业,别人说外企好薪酬高,那我也进外企吧,又有人说国企好或考公务员好,说起来有面子还稳定,那我就进国企或考公务员;……就是没考虑自己合不合适,喜不喜欢。总之,都是盲目的,是迷失自我的。

达人秀《奇葩说》第一季节目中,一位清华学霸,一上来就说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桂冠,但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三位导师给支招。没想到才说了一分钟,嘉宾蔡康永直接按铃将其淘汰。而一向口无遮拦的另一嘉宾高晓松则按捺不住开炮了:“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不觉得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吗?”“清华现在的校风,跟技校,那个蓝什么红什么技校没什么区别,就是教你个技能去找个工作。”“名校是干什么的?是镇国重器,是要让人相信真理”“人生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号称“毒舌”的高晓松其实这番话一点也不“毒”,倒是指出了我们当今教育的痛点。一个博士三年级学生还不知自己想干什么。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当今大学里比比皆是。因为他们对于为什么要读大学并没有弄清楚,以为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这样的格局当然就更不谈对社会和人生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了。至于学习乃至于学霸,那不过是父母、老师期望的,被动学习而已。就像一只飞翔能力很强的大雁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飞。方向比飞翔更重要,并且越早知道方向越好。想从政就要有政治理想和抱负,起码要有政治兴趣。而当今的一些官员,两者都不具备,只想通过当官发财,这样必然会做贪官;想发财也没有错,那就去经商,做李嘉诚第二;想当科学家做学者,就要耐得住寂寞,“板凳须坐十年冷”;即使一个技校生如果能自我认知也是值得钦佩的,比如立志做一个糕点师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也一定会从中享受快乐,实现自我价值……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国的中学教育缺了一门课——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课。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的调查,中国在这方面已全面落后于美日韩,她甚至用了“触目惊心”这个词。一是我国大多数中学没开这门课,二是即使像北京的一些重点中学开了这门课也不过是个“花瓶”而已,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没有真正地重视,他们所关心的仍然是考高分上名校,如清华的这位学霸就是他们眼中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目光太短浅;我们培养的学生,多了一份自私,少了一份自我。与其说是缺了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课,毋宁说是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课。启蒙即从自我认知开始:我来到这个世上干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要奔哪里去?只有先弄清这些问题,生活中就不会舍本逐末、随波逐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琐事上,人生格局才能得到大的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