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也是正能量

标签:
杂谈时评 |
分类: 德先生评时事 |
承蒙《荆门晚报》相关栏目领导和编辑的厚爱,近期发表了我的几篇杂文,并拟发展我为“今日观点·周末二人转”专栏作者。在此特感谢编辑的辛勤劳动和对我的鼓励。
大家知道,杂文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或动向的论文。它短小精悍,以针砭社会时弊、揭露社会丑恶现象为主,鲁迅先生曾把它比着“匕首”和“投枪”。如今好像有一种论调,杂文不合时宜。但本人认为:我国虽然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几千年封建余孽的影响,几十年极“左”路线和改革开放后右倾思潮及腐败的影响,这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全消除;在经济方面通过适当有效的政策和举措,可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但人的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可能要经过几代人。所以杂文并不过时,批评仍然需要。
2015年9月19日,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出了这样一声诘问:批评性报道去哪儿了?今年11月15日,相关内容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和评论。问题缘由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的一次讲话,“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因为4个月了,批评报道一篇也没见到”“主旋律不是说只大唱赞歌,批评报道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王雁飞被称为颇具“麻辣味”的纪检书记。在这次十九大代表大会上,他继续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赞美不等于正能量,批评不等于负能量。没有批评,赞美就没有意义。但批评不是造谣诽谤,不是谩骂和人身攻击。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赞美还是批评,而是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国家出台政策打击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要借此压制批评意见。不让批评说难听点是内心有鬼,起码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为进一步阐明我的观点,特抄录本人的一篇旧作《真话的力量》。
全世界教育都要求人们诚实,说真话而不说假话,从上幼儿园就如此。但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说真话了。在《皇帝的新装》里,只有一个小孩说了真话,而大人们都在说假话或不说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成人根据生活的经验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即使不说假话,起码也保持沉默不说话。
清朝大臣张廷玉身居要职几十年,辅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少见,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他到底有什么“经验”呢?原来他的座右铭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并“终身颂之”。反之,从中国古代“焚书坑儒”到当代“反右”“文革”等,皆因“祸从口出”,“因言获罪”。“文字狱”最严重的时候,人们见面连招呼都不敢打,“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就是说人们见面后只能相互使眼色——人们连话都不敢说,何谈说真话?
为什么说真话的“罪行”所受到的惩罚往往比其他罪行都更加严厉呢?因为在一个充斥谎言的社会里,真话必然对它构成致命的威胁。反过来,正说明了真话的力量无比强大。她如漫漫黑夜的一盏明灯,照得魑魅魍魉惊恐万状;又如茫茫荒原的一粒火种,顷刻即成燎原之势!真理的细胞浸透到充斥着谎言的躯体中,最终导致其迅速土崩瓦解。“时机如果一旦成熟,一个赤手空拳的贫民就能解除一个师的武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说真话也包括说错话,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比说假话好!所以,对于说真话的人应该允许他说错话,因为这是对说真话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