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事实与下结论
(2013-01-21 08:28: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德先生其他杂文 |
西方人比中国人说话直爽,却并不怎么得罪人,因为西方人重在陈述事实(state the facts)。中国人因为怕得罪人,所以说话常拐弯抹角或泛泛而谈。因隔靴搔痒不起作用,情急之下又轻易下结论(draw a conclusion),但这样会让人不服。
在中国,有员工或学生常迟到,上司或老师就不点名地讲现象,啰啰嗦嗦一大通。大家都误以为在说自己,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而真正该反省的人并没有听进去,仍我行我素,最后说者终于忍不住了:
“某某某,你一贯组织纪律涣散!”
“我怎么组织纪律涣散了?有人比我还涣散你怎么不说?”
总之,问题没解决,反而激发了矛盾。
而在西方,上司没这么费事,只需说“某某某,你本周迟到3次”,再不多说什么,更不下结论。这样,说者就掌握了主动权,余下来就是对方的事了,说明情况,或辩解,或承认错误……。
中国人喜欢背后说人坏话,但坏话也说得没水平,如说,某某某坑蒙拐骗,装疯耍赖,嗨,简直就不是个东西……听者一头雾水,还觉得说者是个爱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其实,即使忍不住想说,只需陈述事实就够了——某某某借了我五千块钱三年不还。——啊?看他现在又买房买车,还天天打麻将……听者自然知道那是个什么人了。陈述事实的好处就是不怕当面对质,你确实借了我钱没还嘛,但至于什么原因没还,或许是真忘了呢,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以为别人忘了,呵呵。而说什么“不是人”“不是东西” 等,听起来很恶毒,但其实没力量,主要是人家并不接受。
清朝散文家方苞因《南山集》入狱,出狱后作《狱中杂记》。这篇文章,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因为是文言文读起来费神,德先生在此翻译成白话文。
在正常的情况下,监狱每天都要死三、四人,往年这个时候,瘟疫发作每天要向外拖走十几具尸体。
刑部官员与监狱官吏联手,捉得犯人越多越得利,所以监狱里人满为患,无论有没有罪,一进去就上刑,直到家属拿银子来,不拿钱来就让睡马桶边或被捆绑得站不能站,坐不能坐,睡不能睡,或交给牢头狱霸殴打,折磨致死。
同是打板子的惩罚,不给钱的就打成终身残疾;给20两银子的打成轻伤,一个月才会好;给40两银子的打成皮外伤,几天就能好;给60两银子的,打了当天还能行走。
就是对死囚犯也有办法诈钱,给钱多的,刀斧手第一刀就直捣心脏,让犯人临死少受点罪;不给钱的就一刀一刀地割,割得都见着骨头了犯人还不死,撕心裂肺的喊叫令人惨不忍睹。
那对于实在拿不出钱的穷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呢?狱吏说,就是做给其他犯人看的!想不受痛苦就拿钱来,不这样我们如何生财呢。
有个犯人深谙此道,便与狱吏勾结起来,里应外合,每年都弄几百两银子,以致于出狱后很不习惯,后来主动顶替杀人犯再次入狱,很高兴自己被判了“终身监禁”。
对于死囚犯还能够偷梁换柱,没有家属来看望的“单身犯人”,穷门小户的犯人,常常被替代送了钱的死囚犯去死。
狱吏狱卒“工资”很低,靠死工资无法养家糊口,不捞钱除了被同事笑话无能,还担心会去告密,所以好人全被“淘汰”了。
那不担心皇上知道吗?不用担心,因为这是“一条龙服务”。皇上或许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如果真追究起来就要罢官的罢官,杀头的杀头,拔出萝卜带出泥,追根求源起来,整个体制就动摇了。
……
方苞不愧为是文坛大师,完全采取白描的手法,就像用摄像机在纪录镜头,没有发一句议论,更没有做结论——还需要做结论吗?读了这篇文章就知道那是一个什么世道了。这可是康熙年间,是文字狱盛行之时,那么所谓“康乾盛世”也就不攻自破了。
最近,德先生在《楚天都市报》( 2013-1-16)读了一篇报道,《家产上亿被情妇败露,长沙市“六多”局长被判无期》,全文也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大意如下:
顾湘陵,1963年生,长沙市规划局局长助理、副局长、市政建设局局长。他有几多,一、钱多,为官十几年,平均每天进账2万,家庭总资产超过2亿;二、房子多,有16套房子,其中北京有一套别墅,长沙有三套别墅;三、情人多,他个人交待有6个情妇;四、行贿人多,有165人;五、受贿次数多,他单独受贿333次,还有妻子、情妇等家人参与受贿;六、受贿方式多,现金、股票、干股、财物、合伙开公司、还有打麻将故意输钱等。
他每天饭局都排得满满的,不是关系好的人根本请不动他,出去吃饭就没有空手而归的,有一次饭局就收了十几个红包;“他打牌很大,一般是1000元钱一个子”;每到周末他就带着情妇,由老板陪着去打高尔夫球,“全国各大城市的高尔夫球场他都去过”。他对情人很大方,他一次就给一位李姓情人15万元现金、1.7万元的购物卡、1.6万的手表及手机和首饰;他还常带着情人周游列国。
顾湘陵的妻子吴利君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学金融出身,善于理财,她炒股、炒黄金、炒外汇;她先后用父母、亲戚、司机、保姆的名义在银行开了七八个账户,分成稳定型、风险型买入股票、基金,甚至还雇人炒股;她还将部分财产存入了境外银行;为躲避计划生育,她去新西兰生了第二个孩子,一年多后回国,工作在湖南,但却常住北京,每周飞回长沙,分批次将钱逐步转移至北京。顾湘陵夫妇“享受着滋润的生活”,在家都是保姆伺候,出门吃饭有人买单,外出旅游有人接待,孩子出国有人送钱。
顾湘陵败露竟又是因为情妇!纪检部门在查处另一个案子的时候,牵出了他一位情妇,这样才带出他的案子。